科学用眼!我市七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方案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来源: 柳州教育网  |   发布日期: 2021-05-12 10:03    |  作者: 朱琳

为切实加强我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了《柳州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方案》通过落实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学校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健康习惯养成、加强卫生保健指导等四方面,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区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方案》指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开展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时间达60分钟以上。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要严格控制孩子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合理安排使用电子产品学习及休息放松时间。家长要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发生。家长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

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统筹管理年级组和学科组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学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学校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每天2次眼保健操制度,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到六年级每周4学时,初中、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周3学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及时提醒教育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科学干预和检查矫正。

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充分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教育部等15部门发文,
明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8项“光明行动”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工作方案(2021—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按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实施一批专项行动,健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格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合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为如期实现《实施方案》2030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教育每个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学会劳逸结合,做到合理作息,养成科学用眼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吃甜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导各地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教基〔2018〕2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要求各地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寄宿制学校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三)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指导各地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教体艺〔2020〕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管理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等文件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建立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指导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儿童青少年健身科普工作,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已经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四)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各地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五)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每年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动态监测,努力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六)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指导各地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严格按照《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确保儿童青少年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教科书、教辅材料、学习用杂志、课业簿册、考试试卷、学习用报纸、学龄前儿童学习读物,以及普通教室照明灯具、读写作业台灯和教学多媒体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鼓励采购和使用获得认证的眼视光相关产品及验光配镜服务。


(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发挥医院专业优势,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正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开展近视防控科研攻关,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矫正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八)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发布0—6岁学前教育阶段、7—12岁小学阶段、13—18岁中学阶段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形成科学用眼行为习惯。以开发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为基础,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资源库。研制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培训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拓展和用好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在学校内部活动的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加强近视防控专家智库建设,鼓励多方力量积极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同推进。充分发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推进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和各省份年度重点任务,分工负责,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有效的工作体系,切实推动光明行动工作方案落地落实。每年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现场会,制定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计划,每年编写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年度报告。


(二)开展评议考核督查。每年面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工作,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近视防控工作督查,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指导推动各地逐级精准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不断提升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用眼行为改进率、视觉环境条件达标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率。


(三)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发挥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全国爱眼日”等活动,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配合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
全文

学前、小学、中学等

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


一、学前阶段(0—6周岁)


关键词:呵护引导,快乐成长


幼儿刚出生时是远视眼状态。0—6周岁阶段,孩子视觉系统处于从“远视眼”向“正视眼”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呵护孩子视力健康应以让他们快乐成长为目标科学引导。


1.户外活动很重要,沐浴阳光防近视


0—6周岁是早期近视防控的关键期。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并带领孩子多参加以玩乐为主的户外活动或简单的体育运动,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两小时以上。注意在户外活动中预防晒伤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2.电子视屏要严控,过早使用眼损伤


在幼儿眼睛发育的关键期,过多接触电子屏幕会造成不可逆眼部损伤。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托幼机构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屏教学。


3.远离幼儿小学化,注重体验乐成长


学龄前幼儿不宜读写,避免过早施加学习压力。要主动远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快乐成长,充分使用各种感官探索和体验。近距离注视场景下,距离应保持50厘米以上。对于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孩子,琴谱字体要尽量大,保证练习时环境光照亮度,每次连续练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睡眠确保十小时,膳食营养要多样


幼儿的营养水平和睡眠质量与成年后身体素质息息相关,应注意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应保证充足睡眠时间10小时以上。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5.密切关注眼健康,从小就要来建档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眼健康,在新生儿健康体检时就要主动进行视力筛查。及时为幼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三岁后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重视入园眼健康检查。家长在家可教会孩子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二、小学阶段(6—12周岁)


关键词:习惯养成,积极预防


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变,近视防控应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要定期密切关注视力与屈光发育情况,预防近视发生。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注意用眼卫生,把近视防控与素质教育结合,科学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1.户外活动要保障,体育爱好宜广泛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鼓励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到室外活动。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累计应达到两小时以上。低年级小学生应注重锻炼习惯的养成,把体育运动作为兴趣爱好。高年级小学生可适当增加有氧体育运动。注意在户外活动中预防晒伤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2.正确姿势不能忘,用眼环境要敞亮


学习时,阅读和书写的环境非常重要。环境的采光照明要科学,学习场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光线不足时,应通过台灯辅助进行双光源照明,台灯应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避免眩光。桌椅高度要与孩子的身高和坐高匹配并及时调整。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阅读和书写姿势的关键时期,注意标准读写姿势与习惯,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学校和家长应严格姿势训练,及时纠正错误姿势。教导孩子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不要在摇晃的车厢内看书。


3.视屏时间不要长,课外不要增负担


小学生应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学校应谨慎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家长应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减少课外培训尤其是线上课外培训,切勿忽视孩子兴趣和视力健康盲目报班。


4.阅读材料要优选,纸质读物不反光


阅读材料的图画和字体不宜过小,选择哑光纸质读物。小学低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应以大字体图文为主,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字体不宜过小。


5.读写间隔多休息,劳逸结合眼舒适


小学生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低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休息时应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或远眺。


6.均衡膳食有营养,规律作息更健康


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10小时。注意营养均衡,强调食物多样性,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7.积极定期查视力,及时干预降风险


小学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检查。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定期开展视力检查,及时查阅检查结果。学校若发现视力出现异常现象的学生,应及时提醒家长带孩子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认。


8.近视不可乱投医,正规机构去就诊


学生近视后,不可病急乱投医,不要迷信近视可治愈等虚假广告,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并遵从医嘱进行科学干预和矫正。



三、中学阶段(12—18周岁)


关键词:主动参与,科学防控


中学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独立自主意识,近视防控需要孩子主动参与和多方支持。初中阶段仍应以防为主,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近视发生与发展。高中阶段身体发育逐渐接近成年,学业压力增加,应在学习与生活上实现平衡,坚持防控近视,已经近视的要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已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学生要重视防控并发症。


1.主动学好眼知识,科学把握眼健康


树立“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劳逸结合很关键,三个“20”多提倡


中学生学业压力递增,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在校期间,应把握好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活动时间,多远眺或到户外活动。课余和周末尽量多参加户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及时调解压力。牢记“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


3.采光照明莫大意,学习环境严把关


阅读书写时环境很重要,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光线不足时,可通过台灯辅助照明,台灯要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为保证正确的读写姿势,要选择高度合适的课桌椅。


4.阅读书写有讲究,连续时间勿过长


中学生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每次连续读写尽量不超过40分钟。平常阅读时尽量选择字体大小合适的纸质读物,字体不宜过小,材质尽量不要有反光。


5.电子产品控时长,视屏距离要保持


自觉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减少非学习目的的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大尺寸的屏幕,保持50厘米以上的注视距离。


6.饮食营养要均衡,充足睡眠需保障


中学生应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8—9小时睡眠时间。注意营养均衡,强调食物多样性,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7.近视普查应重视,高度近视要防范


应重视学校开展的近视普查,及时查阅检查结果。发现视力异常或上课发现看黑板不清楚应尽早告知家长,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认。初中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筛查。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近视戴镜矫正后应定期复查,尽量每半年复查一次,控制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8.矫正方法要科学,虚假广告莫相信


目前暂未出现证实有效的近视治疗药物或保健产品,一旦近视,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矫正。不可病急乱投医,迷信近视可治愈等虚假广告。



特别报道
科学用眼!我市七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方案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
来源: 柳州教育网  |   发布日期: 2021-05-12 10:03    |  作者: 朱琳

为切实加强我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制定了《柳州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方案》通过落实家庭教育责任、规范学校教育管理、引导学生健康习惯养成、加强卫生保健指导等四方面,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区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方案》指出,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开展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使其在家时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时间达60分钟以上。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寒暑假体育作业,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要严格控制孩子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合理安排使用电子产品学习及休息放松时间。家长要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要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发生。家长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

教育部门、各中小学校要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统筹管理年级组和学科组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坚决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学校严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严禁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严禁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选拔学生。学校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每天2次眼保健操制度,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到六年级每周4学时,初中、高中(含中等职业学校)每周3学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及时提醒教育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科学干预和检查矫正。

医疗卫生机构要在检查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充分发挥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教育部等15部门发文,
明确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8项“光明行动”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工作方案(2021—2025年)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服务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按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有效防控,实施一批专项行动,健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格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家庭、社会协同推进,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观、教育观、成才观,形成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


合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为如期实现《实施方案》2030年各项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教育每个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习惯,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老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认真规范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学会劳逸结合,做到合理作息,养成科学用眼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3次以上中等强度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睡眠、不熬夜、少吃甜食,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导各地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教基〔2018〕2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要求各地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零起点”正常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寄宿制学校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引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学业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跟风报班,应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家庭增负。


(三)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指导各地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教体艺〔2020〕5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管理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等文件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建立完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体系,指导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儿童青少年健身科普工作,吸引更多儿童青少年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全面实施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制度,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已经近视的孩子应进一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延缓近视发展。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四)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指导各地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引导孩子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五)落实视力健康监测。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监测数据库,每年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动态监测,努力实现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90%以上。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及时更新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随儿童青少年入学实时转移。认真开展中小学生视力筛查,将眼部健康数据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六)改善学生视觉环境。指导各地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鼓励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座位视角、教室采光照明状况和学生视力变化情况,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严格按照《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确保儿童青少年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教科书、教辅材料、学习用杂志、课业簿册、考试试卷、学习用报纸、学龄前儿童学习读物,以及普通教室照明灯具、读写作业台灯和教学多媒体等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鼓励采购和使用获得认证的眼视光相关产品及验光配镜服务。


(七)提升专业指导和矫正质量。发挥医院专业优势,不断提高眼健康服务能力。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正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开展近视防控科研攻关,加强防治近视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制定实施中西医一体化综合矫正方案,推广应用中医药特色技术和方法。


(八)加强视力健康教育。发布0—6岁学前教育阶段、7—12岁小学阶段、13—18岁中学阶段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教育引导儿童青少年形成科学用眼行为习惯。以开发义务教育阶段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为基础,建立全国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教育资源库。研制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培训培养健康教育教师,开发、拓展和用好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成立在学校内部活动的健康教育社团,开展视力健康同伴教育。加强近视防控专家智库建设,鼓励多方力量积极开展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部门协同推进。充分发挥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统筹推进联席会议机制成员单位和各省份年度重点任务,分工负责,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完善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有效的工作体系,切实推动光明行动工作方案落地落实。每年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现场会,制定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计划,每年编写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年度报告。


(二)开展评议考核督查。每年面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开展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评议考核工作,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加强近视防控工作督查,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指导推动各地逐级精准落实近视防控相关政策要求,不断提升视力健康知识知晓率、学生用眼行为改进率、视觉环境条件达标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率。


(三)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发挥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依托“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全国爱眼日”等活动,加强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在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配合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光明的未来。


《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
全文

学前、小学、中学等

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


一、学前阶段(0—6周岁)


关键词:呵护引导,快乐成长


幼儿刚出生时是远视眼状态。0—6周岁阶段,孩子视觉系统处于从“远视眼”向“正视眼”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呵护孩子视力健康应以让他们快乐成长为目标科学引导。


1.户外活动很重要,沐浴阳光防近视


0—6周岁是早期近视防控的关键期。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近视。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并带领孩子多参加以玩乐为主的户外活动或简单的体育运动,保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两小时以上。注意在户外活动中预防晒伤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2.电子视屏要严控,过早使用眼损伤


在幼儿眼睛发育的关键期,过多接触电子屏幕会造成不可逆眼部损伤。建议0—3岁幼儿禁用手机、电脑等视屏类电子产品,3—6岁幼儿也应尽量避免接触和使用。托幼机构尽量避免使用电子屏教学。


3.远离幼儿小学化,注重体验乐成长


学龄前幼儿不宜读写,避免过早施加学习压力。要主动远离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快乐成长,充分使用各种感官探索和体验。近距离注视场景下,距离应保持50厘米以上。对于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孩子,琴谱字体要尽量大,保证练习时环境光照亮度,每次连续练习时间不超过20分钟。


4.睡眠确保十小时,膳食营养要多样


幼儿的营养水平和睡眠质量与成年后身体素质息息相关,应注意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应保证充足睡眠时间10小时以上。注意膳食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5.密切关注眼健康,从小就要来建档


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眼健康,在新生儿健康体检时就要主动进行视力筛查。及时为幼儿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三岁后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重视入园眼健康检查。家长在家可教会孩子通过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测,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



二、小学阶段(6—12周岁)


关键词:习惯养成,积极预防


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需要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变,近视防控应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要定期密切关注视力与屈光发育情况,预防近视发生。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注意用眼卫生,把近视防控与素质教育结合,科学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1.户外活动要保障,体育爱好宜广泛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鼓励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到室外活动。家长应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累计应达到两小时以上。低年级小学生应注重锻炼习惯的养成,把体育运动作为兴趣爱好。高年级小学生可适当增加有氧体育运动。注意在户外活动中预防晒伤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2.正确姿势不能忘,用眼环境要敞亮


学习时,阅读和书写的环境非常重要。环境的采光照明要科学,学习场所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光线不足时,应通过台灯辅助进行双光源照明,台灯应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避免眩光。桌椅高度要与孩子的身高和坐高匹配并及时调整。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培养阅读和书写姿势的关键时期,注意标准读写姿势与习惯,做到书本离眼睛一尺、胸口离桌一拳、握笔手指离笔尖一寸。学校和家长应严格姿势训练,及时纠正错误姿势。教导孩子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书,不要在摇晃的车厢内看书。


3.视屏时间不要长,课外不要增负担


小学生应严格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学校应谨慎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尽量不布置线上作业。家长应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课业负担,减少课外培训尤其是线上课外培训,切勿忽视孩子兴趣和视力健康盲目报班。


4.阅读材料要优选,纸质读物不反光


阅读材料的图画和字体不宜过小,选择哑光纸质读物。小学低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应以大字体图文为主,小学高年级段的阅读材料字体不宜过小。


5.读写间隔多休息,劳逸结合眼舒适


小学生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低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20分钟,高年级段小学生每次连续读写不超过30分钟。休息时应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或远眺。


6.均衡膳食有营养,规律作息更健康


家长要督促孩子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充足睡眠时间10小时。注意营养均衡,强调食物多样性,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7.积极定期查视力,及时干预降风险


小学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检查。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定期开展视力检查,及时查阅检查结果。学校若发现视力出现异常现象的学生,应及时提醒家长带孩子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确认。


8.近视不可乱投医,正规机构去就诊


学生近视后,不可病急乱投医,不要迷信近视可治愈等虚假广告,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并遵从医嘱进行科学干预和矫正。



三、中学阶段(12—18周岁)


关键词:主动参与,科学防控


中学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独立自主意识,近视防控需要孩子主动参与和多方支持。初中阶段仍应以防为主,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近视发生与发展。高中阶段身体发育逐渐接近成年,学业压力增加,应在学习与生活上实现平衡,坚持防控近视,已经近视的要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已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学生要重视防控并发症。


1.主动学好眼知识,科学把握眼健康


树立“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2.劳逸结合很关键,三个“20”多提倡


中学生学业压力递增,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在校期间,应把握好课间休息时间和体育课活动时间,多远眺或到户外活动。课余和周末尽量多参加户外活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及时调解压力。牢记“20—20—20”原则,近距离用眼20分钟,要注意看20英尺(6米)外的远处物体20秒钟放松眼睛。


3.采光照明莫大意,学习环境严把关


阅读书写时环境很重要,要保证充足的光照亮度。光线不足时,可通过台灯辅助照明,台灯要摆放在写字手的对侧前方。为保证正确的读写姿势,要选择高度合适的课桌椅。


4.阅读书写有讲究,连续时间勿过长


中学生应控制持续阅读和书写的时间,每次连续读写尽量不超过40分钟。平常阅读时尽量选择字体大小合适的纸质读物,字体不宜过小,材质尽量不要有反光。


5.电子产品控时长,视屏距离要保持


自觉控制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减少非学习目的的视屏类电子产品使用。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时,尽量选择大尺寸的屏幕,保持50厘米以上的注视距离。


6.饮食营养要均衡,充足睡眠需保障


中学生应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保证8—9小时睡眠时间。注意营养均衡,强调食物多样性,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7.近视普查应重视,高度近视要防范


应重视学校开展的近视普查,及时查阅检查结果。发现视力异常或上课发现看黑板不清楚应尽早告知家长,及时前往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认。初中生每年应进行2—4次视力筛查。高中生近视发生率明显增加,近视戴镜矫正后应定期复查,尽量每半年复查一次,控制近视发展,避免成为高度近视。


8.矫正方法要科学,虚假广告莫相信


目前暂未出现证实有效的近视治疗药物或保健产品,一旦近视,应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科学矫正。不可病急乱投医,迷信近视可治愈等虚假广告。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