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晚报】不再分文理 采取“3+1+2”模式 你关心的高考改革解读来了

来源: 柳州晚报  |   发布日期: 2021-09-22 12:03   


柳州晚报2021年9月17日06版

广西作为第四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省区之一,自2021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起,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9月15日,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布,标志着我区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下简称“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以下对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总体情况

问:我区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我区高考综合改革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并对考试科目、考试对象、考试内容、考试安排、考试成绩等作出了规定。

二是明确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并对评价程序、评价使用等作出了规定。

三是规定了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考试安排、考试成绩和招生录取,以及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评价方式。从2024年开始,我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将实施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问:考生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

答:第一,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进行选择。第二,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第三,根据所在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问:为什么物理和历史可以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答:我区《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定,选考物理等科目类和选考历史等科目类的考生将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并且选择相同科目类(物理或历史)的考生使用相同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问: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试成绩要使用等级转换分数?

答:选择物理或历史科目的考生,还须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任选2门。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不同学科的试题难度有差异,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因此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分科将等级转换为分数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更科学合理。

问: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有哪些变化?

答:一是考试类型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有1种类型,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2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二是考试内容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是各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高考综合改革后,合格性考试内容为必修课程内容,选择性考试内容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三是考试安排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只能报考1门科目。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可报考不超过4门科目。

四是成绩呈现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按既定比例分为ABCD四个等级,D等级为不合格。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所有科目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的成绩以原始成绩呈现,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的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

统一高考

问: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不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即“3+1+2”模式。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照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问:统一高考由谁负责命题?

答: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区自主命题。

问:统一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答:统一高考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考生总成绩。

问:为什么要在物理和历史中任选1门,在其余4门中任选2门?

答:一是体现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在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

二是符合我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我区各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学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普通高中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实行“3+1+2”高考科目设置模式,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高考综合改革前文理分科的2种科目组合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问:“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什么不一样?

答: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模式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普通高等学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模式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的专业招生要求和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例如,考生可以同时选择物理、思想政治和地理,或同时选择历史、化学和生物学,拓宽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即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和难度不同。“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是不分文理的,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难度一样。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在试卷内容和难度上是有所区分的。

统一高考招生录取

问:志愿设置有什么变化?

答:2024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志愿设置将主要采用“院校+专业组”的组合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部分特殊类型招生除外)。“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

问:“院校+专业组”是什么?

答:“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专业类),同一“专业组”内各专业(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普通高等学校依据统一高考考生总分,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问:“院校+专业组”的录取方式有何优势?

答:一是能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考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填报相应的专业组志愿,专业组内可能是一个专业,也可能是多个专业,考生按专业组投档后,符合条件的,可在该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剂,提升了考生的兴趣志向及与最终所录专业的契合度,真正做到“学其所好、录其所长”。

二是满足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的需要,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按“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能提高考生选考科目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选考要求的匹配度,使学校招录到有相应学科特长和兴趣的考生,有利于进校后的人才培养和学校自身发展。

三是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促使普通高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志向,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问:普通高等学校如何对考生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答:普通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专业组对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为“物理”和“化学”,则表示考生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要选考物理和化学方可报考该专业,对另1门选考科目则没有要求。

问:本次高考综合改革为什么要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答:一是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国务院《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二是代表了全国高考综合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大多数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区都明确合并本一本二批次。三是通过合并批次,可以进一步增加考生的选择范围,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问:为什么要实行选课走班?

答: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革。

问:从哪一年起实施选课走班制?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

答: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高中二年级学生开始选课走班。一是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二是多种形式加大普通高中教师补充,通过“县管校聘”等方式优化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通过新建、改扩建部分普通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

四是各地各学校要针对我区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建立选课制度;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指导意见》,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实施选课走班要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五是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 (据《广西日报》)



媒体聚焦
【柳州晚报】不再分文理 采取“3+1+2”模式 你关心的高考改革解读来了
来源: 柳州晚报  |   发布日期: 2021-09-22 12:03   


柳州晚报2021年9月17日06版

广西作为第四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省区之一,自2021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即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4年起,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录取模式。9月15日,自治区政府印发《广西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布,标志着我区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以下简称“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以下对有关问题进行解读。

总体情况

问:我区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我区高考综合改革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

一是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并对考试科目、考试对象、考试内容、考试安排、考试成绩等作出了规定。

二是明确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并对评价程序、评价使用等作出了规定。

三是规定了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考试安排、考试成绩和招生录取,以及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评价方式。从2024年开始,我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将实施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与统一高考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

问:考生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

答:第一,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进行选择。第二,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第三,根据所在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问:为什么物理和历史可以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答:我区《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定,选考物理等科目类和选考历史等科目类的考生将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并且选择相同科目类(物理或历史)的考生使用相同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问:为什么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试成绩要使用等级转换分数?

答:选择物理或历史科目的考生,还须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任选2门。由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不同学科的试题难度有差异,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因此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和可加性。分科将等级转换为分数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更科学合理。

问: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有哪些变化?

答:一是考试类型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有1种类型,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2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二是考试内容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是各学科必修模块的教学内容。高考综合改革后,合格性考试内容为必修课程内容,选择性考试内容为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

三是考试安排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只能报考1门科目。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可报考不超过4门科目。

四是成绩呈现有变化。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按既定比例分为ABCD四个等级,D等级为不合格。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性考试所有科目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的成绩以原始成绩呈现,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的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

统一高考

问: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有哪些?

答: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不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即“3+1+2”模式。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照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问:统一高考由谁负责命题?

答: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均由教育部统一命题。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区自主命题。

问:统一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答:统一高考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考生总成绩。

问:为什么要在物理和历史中任选1门,在其余4门中任选2门?

答:一是体现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在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

二是符合我区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我区各地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学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普通高中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实行“3+1+2”高考科目设置模式,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高考综合改革前文理分科的2种科目组合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问:“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什么不一样?

答: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模式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普通高等学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模式下,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的专业招生要求和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例如,考生可以同时选择物理、思想政治和地理,或同时选择历史、化学和生物学,拓宽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即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和难度不同。“3+1+2”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是不分文理的,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难度一样。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在试卷内容和难度上是有所区分的。

统一高考招生录取

问:志愿设置有什么变化?

答:2024年起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志愿设置将主要采用“院校+专业组”的组合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部分特殊类型招生除外)。“院校+专业组”是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

问:“院校+专业组”是什么?

答:“院校+专业组”指的是普通高等学校对考生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专业类)的组合。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专业类),同一“专业组”内各专业(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普通高等学校依据统一高考考生总分,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院校+专业组”为一个招生单位,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

问:“院校+专业组”的录取方式有何优势?

答:一是能提高考生志愿满意度。考生根据自己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填报相应的专业组志愿,专业组内可能是一个专业,也可能是多个专业,考生按专业组投档后,符合条件的,可在该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剂,提升了考生的兴趣志向及与最终所录专业的契合度,真正做到“学其所好、录其所长”。

二是满足普通高等学校选拔和培养人才的要求。普通高等学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的需要,设置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按“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能提高考生选考科目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选考要求的匹配度,使学校招录到有相应学科特长和兴趣的考生,有利于进校后的人才培养和学校自身发展。

三是能够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促使普通高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特长和专业志向,更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问:普通高等学校如何对考生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答:普通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如某高校的某专业组对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为“物理”和“化学”,则表示考生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要选考物理和化学方可报考该专业,对另1门选考科目则没有要求。

问:本次高考综合改革为什么要合并本一本二批次?

答:一是体现了国家改革的总体方向。国务院《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创造条件逐步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批次”。二是代表了全国高考综合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大多数高考综合改革省市区都明确合并本一本二批次。三是通过合并批次,可以进一步增加考生的选择范围,有利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发展。

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问:为什么要实行选课走班?

答:实施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革。

问:从哪一年起实施选课走班制?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

答: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高中二年级学生开始选课走班。一是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二是多种形式加大普通高中教师补充,通过“县管校聘”等方式优化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是通过新建、改扩建部分普通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

四是各地各学校要针对我区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建立选课制度;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指导意见》,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实施选课走班要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五是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 (据《广西日报》)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