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职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征程中,青春当仁不让,挺膺担当。今年暑期,我校青年师生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躬身实践,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汗水服务社会发展,展现了新时代城职青年的蓬勃朝气与责任担当。本期,让我们聚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的足迹,感受他们的实践温度与青春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子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结合,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助力学校“双高”建设,近日,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中国-老挝同心缘”社会实践团赴融安县长安镇寻村村、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及丹洲镇,开展国际交流与乡村服务社会实践。
本次活动紧扣乡村振兴需求,发挥机电专业优势,融合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通过设施检修、技能帮扶、科普课堂、文化交流、校史探寻等多维举措,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技术护航暖民心
实践团成员主动挑起义务检修重担,深入寻村村街巷田间,对路灯、水泵等关键设施进行排查。师生分工协作,逐户了解需求,记录问题,检查线路、更换零件、调试设备。
技能培训赋新能
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实践团开设低压电工技能、机电设备操作等实用培训课程。成员们发挥专业优势,以通俗讲解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授课。村民认真学习,积极提问,师生手把手指导接线、调试操作。
科普美育润童心
面向留守儿童,实践团设计了融合科技与艺术的特色课程。新能源汽车科普课上,实物模型与动画结合讲解原理;趣味小实验中,孩子们动手制作水果电池点亮灯泡。汽车科技沙画环节尤为受欢迎,实践团成员用彩沙演绎汽车发展史,孩子们则创作出“会飞的太阳能汽车”、“绿色乡村电动车队”等充满想象力的作品,在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探索创新的种子。
文化交融促友谊
师生走进三江程阳八寨,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求诗研学。大家近距离观察风雨桥的精妙榫卯结构,聆听“不用一钉一铆”的营造智慧,并尝试制作侗族传统木雕。老挝青年表示,活动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乡村文化的理解,丰富了中老文化交流内涵。中国学生也深刻认识到保护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老挝同心缘”社会实践团,以技术赋能、文化交融、研学传承、红色教育为纽带,紧密联系中老青年。本次活动有效引导了青年在实践中成长,服务了地方发展,助推了学校“双高”建设,为当地注入了国际合力与青春智慧,彰显了中老青年携手助力发展的担当。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专业所长服务乡村振兴,让青春在两国青年协作共筑的振兴之路上闪光!
文图来源: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本期编辑:李思贤 滕航平
初审:李鑫
二审:韦佳炜
终审:陈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