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二小:技术融合 玩转学科
(通讯员 熊妍 摄影报道)近日,在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年第十八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展示培训活动”中,雀儿山路二小参赛老师获奖均斩获佳绩。
为了落实柳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整校推进,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下,全校教师开展了一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展示与培训活动,会上,六位全国赛获奖教师展示了她们的风采。
数学学科的曹慧老师,她参赛的课型是一节模拟展示课,在《植树问题》中,她借助电子书包预学平台,把握学习起点;利用互动题板模拟种树,构建数学模型;依托数据分析,落实精准教学。
李冬香老师为了解决疫情期间学生宅家学习效率不高,想让学生自主自律,宅出学习高效率,设计了《圆柱的表面积》微课。本次大赛,李老师的微课斩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通过她的介绍,老师们了解了她的设计思路。先是利用优芽软件,创设新颖情境,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感知用料的多少与表面积有关,更好的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为了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李老师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方法。通过展、围的几次操作,切实建立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高之间的联系。落实了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核心素养。通过回顾知识形成的过程,再次渗透用旧知解决新知以及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让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最后,扫码学习,交互增容。利用UMU,增加圆柱表面积在应用时,还要考虑生活实际情况的题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有了微课的学习,孩子的答题正确率提高了很多,复课后,进行巩固成果、强化落实。
廖凯琴老师展示了研讨课《图形的旋转》。为了落实第二学段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落实学生直观想象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充分地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深度融合在一起:观看微课创设情境;利用UMU互动平台对预学情况进行反馈学分析情;利用普罗米修斯白板软件截取学生预学单对比分析落实重点;利用希沃白板进行打僵尸游戏,寓教于乐,加深理解;利用电子书包互动题板,在动手操作中得以个性探究,落实教学重点;利用微课小结,明晰画图步骤,突破教学难点。
陈雪娇老师设计微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概念。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也碰撞出不小的火花!
语文教师柯佳璐,用一节微课,攻克了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中“品读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教学难点。她依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先通过下发电子任务单,让学生明晰要求;利用优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信学习小组群上传练习等步骤,创设了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在这堂课中,通过文本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进而通过训练提高语言能力,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刘日老师带来的研讨课例《慈母情深》,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辅助教学,落实语文要素,以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终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培训会的最后,教导处谢晓云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指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融合非常重要,也是目前势在必行的趋势。她的讲话引发全体教师思考:我校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常态化,如何实现到每节课堂中?如何将信息技术普及到每一个学科,为教学服务?教师如何拓宽上课的形式,改变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课堂,对学生而言,是开阔眼界,是创新思维;对教师而言,应该是变革,是孜孜以求。让我们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路上,继续探索、创新,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