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钟南山:民族脊梁,国士无双!

来源: 当代师说  |   发布日期: 2020-02-14 10:02    |  作者: 陈先义

  钟南山先生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利刃,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84岁高龄的他,又一次站了出来。这一次,他已经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担负着所有人期待的国士,是国家不可曲折的脊梁。

  近日,《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陈先义深深被敢说敢做逆行武汉的钟南山院士感动了,写了一首诗《致敬钟南山》。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我该怎么称谓您呢?以这句话开头,围绕该怎么称呼钟南山院士这一话题,引出全诗。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有哪些称呼都不适合称谓钟南山。

  

致敬钟南山

  该怎么称谓您呢?

  我不愿说您是明星,

  因为小娘炮小鲜肉们,

  已经消解了它丰厚的内容。

  说你是明星,

  便歪曲了社会对你的尊敬。

  

  不愿称呼钟南山为明星,因为这样,会歪曲社会对钟老的尊重。老作家再一次提到了小娘炮小鲜肉,表达了对他们的不屑。在2019年的那场争议中,陈先义将这种现象是对立面射向我们的炮弹。


  我也不愿说你是学者,

  因为太多太多的学者,

  大脑已丧失说真话的功能,

  面对“人传人”的科学断言,

  有的人语无伦次说话已经模糊不清。

  学术的良心,

  被论斤作两,

  卖给了大腹便便的资本大亨。

  

  那么,就用学者来称呼钟老吧,但是也不行,因为现在不少学者,连真话都不敢说了。这次疫情如此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开始有人不敢说真话,而只有钟老敢于站出来,明白无误地指出“病毒会人传人”,所以,学者这个称呼也不适合。


  我也不愿说你是院士,

  因为用院士的称谓,

  似乎还描绘不出,

  你那泾渭分明,

  揉不进沙子的睿智眼睛。

  何况有的院士,

  视论文超越疫情。

  称你院士,

  似乎还表达不了,

  一个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

  那铁骨铮铮的钢铁秉性。

  

  本来,用院士来称呼钟老最为恰当了,但是在陈先义看来,院士表达不了钟老的铁骨铮铮的秉性。这个结论是从对比中得出来的,因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之期,有的院士在忙着抢发论文。已经对比,这个称呼也不够表达。


  你是医生,

  可我依然不愿这样称谓,

  因为年轻时,

  你曾是一名国家运动员,

  酷爱绿茵场的田径。

  你是一名敢拼的战士,

  最喜欢的词汇是冲锋。

  

  那就用医生来称呼吧,钟老自己也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医生,一个为人看病的大夫。是的,他是医生,但是,他还是运动员,还是冲锋的战士,还是不行,这称呼也不行。


  思来想去,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

  上个世纪初早已为你定名:

  那是沉甸甸的四个字,

  “民族脊梁”——

  

  老作家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鲁迅先生用过的四个字:民族脊梁。是啊,也只有这四个字才能确切表达钟老,他不就是民族脊梁吗?2003年,他冲到“非典”最前线,当可怕的SARS病毒让很多医护人员害怕时,他一句“把所有的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就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如今,他不让别人去武汉,而自己却义无反顾逆行武汉,以84岁高龄去抗击新冠病毒,只能在飞机上汽车的行进途中稍事休息!

  

  那么,民族脊梁是怎么样的呢?陈先义的诗,从这里开始,对这四个字进行了诠释。


  力拔山兮气盖世,

  天欲坠时南山擎。

  一盏仙壶济世悬,

  国有危难立钟鼎。

  为了我们国家的崛起,

  为了伟大民族的复兴,

  你是埋头苦干的战士,

  你是拼命硬干的先锋,

  你是为民请命的贤达,

  你是舍身求法的英雄。

  你用盈盈的泪水,

  暖化的何止是武汉人,

  那是整个中国的百姓。

  你的眼圈为什么常常发红?

  因为那饱含着的,

  是一个老战士,

  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南山不老啊,

  大树长青。

  铁肩道义啊,

  有英雄担承。

  看如今千军万马战疫魔,

  战旗指处老“黄忠”。

  这是一面英雄的旗帜,

  战旗的后面,

  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

  无所畏惧的强大阵容。

  有这样的队伍,

  有这样的英雄,

  我们所向披靡,

  我们无往不胜。

  

  是的,老作家说的这些,无疑都是民族脊梁的表现,不过,我想送四个字给老作家,将这四个字跟鲁迅这四个放到一起,更能准确地为钟老画像,这四个字就是“国士无双”。钟南山,注定是2020年乃至今后的全面信仰:民族脊梁,国士无双!


特别报道
致敬钟南山:民族脊梁,国士无双!
来源: 当代师说  |   发布日期: 2020-02-14 10:02    |  作者: 陈先义

  钟南山先生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17年前,他是抵御“非典”的国之利刃,17年后,面对新冠肺炎,84岁高龄的他,又一次站了出来。这一次,他已经不仅仅是战士,更是担负着所有人期待的国士,是国家不可曲折的脊梁。

  近日,《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陈先义深深被敢说敢做逆行武汉的钟南山院士感动了,写了一首诗《致敬钟南山》。这首诗的第一句是:我该怎么称谓您呢?以这句话开头,围绕该怎么称呼钟南山院士这一话题,引出全诗。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有哪些称呼都不适合称谓钟南山。

  

致敬钟南山

  该怎么称谓您呢?

  我不愿说您是明星,

  因为小娘炮小鲜肉们,

  已经消解了它丰厚的内容。

  说你是明星,

  便歪曲了社会对你的尊敬。

  

  不愿称呼钟南山为明星,因为这样,会歪曲社会对钟老的尊重。老作家再一次提到了小娘炮小鲜肉,表达了对他们的不屑。在2019年的那场争议中,陈先义将这种现象是对立面射向我们的炮弹。


  我也不愿说你是学者,

  因为太多太多的学者,

  大脑已丧失说真话的功能,

  面对“人传人”的科学断言,

  有的人语无伦次说话已经模糊不清。

  学术的良心,

  被论斤作两,

  卖给了大腹便便的资本大亨。

  

  那么,就用学者来称呼钟老吧,但是也不行,因为现在不少学者,连真话都不敢说了。这次疫情如此严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开始有人不敢说真话,而只有钟老敢于站出来,明白无误地指出“病毒会人传人”,所以,学者这个称呼也不适合。


  我也不愿说你是院士,

  因为用院士的称谓,

  似乎还描绘不出,

  你那泾渭分明,

  揉不进沙子的睿智眼睛。

  何况有的院士,

  视论文超越疫情。

  称你院士,

  似乎还表达不了,

  一个八十四岁高龄的老人,

  那铁骨铮铮的钢铁秉性。

  

  本来,用院士来称呼钟老最为恰当了,但是在陈先义看来,院士表达不了钟老的铁骨铮铮的秉性。这个结论是从对比中得出来的,因为在抗击疫情的关键之期,有的院士在忙着抢发论文。已经对比,这个称呼也不够表达。


  你是医生,

  可我依然不愿这样称谓,

  因为年轻时,

  你曾是一名国家运动员,

  酷爱绿茵场的田径。

  你是一名敢拼的战士,

  最喜欢的词汇是冲锋。

  

  那就用医生来称呼吧,钟老自己也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医生,一个为人看病的大夫。是的,他是医生,但是,他还是运动员,还是冲锋的战士,还是不行,这称呼也不行。


  思来想去,

  我想到了鲁迅先生,

  上个世纪初早已为你定名:

  那是沉甸甸的四个字,

  “民族脊梁”——

  

  老作家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了鲁迅先生用过的四个字:民族脊梁。是啊,也只有这四个字才能确切表达钟老,他不就是民族脊梁吗?2003年,他冲到“非典”最前线,当可怕的SARS病毒让很多医护人员害怕时,他一句“把所有的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就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

  如今,他不让别人去武汉,而自己却义无反顾逆行武汉,以84岁高龄去抗击新冠病毒,只能在飞机上汽车的行进途中稍事休息!

  

  那么,民族脊梁是怎么样的呢?陈先义的诗,从这里开始,对这四个字进行了诠释。


  力拔山兮气盖世,

  天欲坠时南山擎。

  一盏仙壶济世悬,

  国有危难立钟鼎。

  为了我们国家的崛起,

  为了伟大民族的复兴,

  你是埋头苦干的战士,

  你是拼命硬干的先锋,

  你是为民请命的贤达,

  你是舍身求法的英雄。

  你用盈盈的泪水,

  暖化的何止是武汉人,

  那是整个中国的百姓。

  你的眼圈为什么常常发红?

  因为那饱含着的,

  是一个老战士,

  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忠诚。

  南山不老啊,

  大树长青。

  铁肩道义啊,

  有英雄担承。

  看如今千军万马战疫魔,

  战旗指处老“黄忠”。

  这是一面英雄的旗帜,

  战旗的后面,

  是千千万万华夏儿女,

  无所畏惧的强大阵容。

  有这样的队伍,

  有这样的英雄,

  我们所向披靡,

  我们无往不胜。

  

  是的,老作家说的这些,无疑都是民族脊梁的表现,不过,我想送四个字给老作家,将这四个字跟鲁迅这四个放到一起,更能准确地为钟老画像,这四个字就是“国士无双”。钟南山,注定是2020年乃至今后的全面信仰:民族脊梁,国士无双!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