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勤练、常赛!市教育局举办《柳州市青少年儿童竞赛体系创新改革方案(试行)》新闻发布会
为解读《柳州市青少年儿童竞赛体系创新改革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的相关情况,市教育局于4月7日上午在柳州市文昌会议中心举办新闻发布会,市教育局副局长温剑和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久生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参加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会上,温剑首先介绍了《方案》制定出台的基本情况。《方案》是根据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由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联合研究制定了该《方案》。有针对性地回应了目前我市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及活动存在的问题、困难,明确了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义务共尽、成果共用”为原则,以“统一思想、规范操作、合作协商、优势互补”为目的,全面推进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为重点工作任务,并从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共建注册机制体系,立体打造赛事体系,完善选拔体系,创新协会体系,社会创星体系,培养幼赛体系,督教督赛联动体系”7个体系,及创新评价鼓励机制,将组织竞赛活动和教师培训数量并纳入考核体系、资金投入、项目建设中向开展学校体育训练、竞赛活动积极、竞赛成绩优秀的学校予以倾斜和优先等具体措施。
市教育局副局长温剑
温剑表示,“教会、勤练、常赛”是出台《方案》想要达到的效果和目标,以青少年赛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破除教育、体育部门各自职能之间的壁垒,找体教融合的工作思路,深化具有柳州特色的体教融合,真正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市体教融合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实现体教融合发展的同时促进我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提升。
下一步,市教育局、市体育局还将根据《方案》制定和出台各项配套文件,对市级青少年竞赛活动统一管理、统一设计、逐步形成“有规划、有设计、有管理”的全市竞赛一盘棋,不断丰富和提升我市青少年儿童体育竞赛组织水平和竞技水平,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啦啦操六大赛事为抓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的参与率,争取早日完善校级、县级、市级竞赛制度,形成社会欢迎、企业参与、师生受益、体教双赢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新局面。
随后,温剑、张久生分别就媒体记者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回答。
新闻发布会现场
中新社、广西日报、南国今报、柳州日报、柳州新闻、尚学堂、柳州电台、在柳州APP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请问深化体教融合的主要工作是哪些?
温剑副局长回答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教融合工作是育人所需,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8条实施意见,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强化政策保障、加强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列出了详细的任务清单和工作方向,扭转教育、体育竞赛活动两张皮的现象,打破教育、体育训练、竞赛之间的壁垒。我市出台的《柳州市青少年儿童竞赛体系创新改革方案(试行)》就是要改变这种分离的状态,让体育和教育不再条块分割,促进赛事融合,体制融合,资源共享,真正实现“教会、勤练、常赛”,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落到实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我市目前青少年竞赛基本情况?存在哪些问题?
我市青少年儿童竞赛可以说历史悠久,有着优良传统,主要涉及各学段和U系列竞赛,每年举办篮、足、排、乒乓、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还有高杆绣球、武术等民族体育项目,以及跆拳道、航空航模、无线电制作等新兴项目,仅行政部门举办的项目就有二十多个,单项协会和青少年俱乐部举办的项目也有十多个,赛事50多项每年,参加市级竞赛的青少年儿童达3万多人次。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需求,近年来参与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儿童人数和活动项目越来越多,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举办的竞赛也相应增加,但存在校级、县区级、市级联赛制度没有建成,选拔赛制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办赛有待规范等问题。
刚才您提到的竞赛7个体系,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7个体系是我市深化体教融合、赛事融合一项重要举措,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时代要求,是人民群众的需要,我向大家介绍一下。
一是建立竞赛机制体系,包括建设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系统,统一运动员注册、运动队注册、学校注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注册,一次注册、终身免检,有效规范资格审核,简化赛事报名手续。
二是打造立体赛事体系,建成学校、县区、市级三级联赛,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盟,开展跨学校、跨学区、跨学段的、跨年度的青少年俱乐部联赛,还有以足球、篮球、排球项目为主,实施冠军联赛,培养选拔走专业路线的高水平运动员。
三是形成选拔体系,推进学校、县区、市级本级竞赛选拔机制的完善,让大家都跑起来、跳起来,全员参与开展青少年儿童竞赛活动,形成班与班、校与校、县区与县区间竞争角逐的良好局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参与锻炼。
四是创新组织体系,推进青少年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的创建及发展,长远来说,就是扶上马,送一程,最终实现青少年儿童竞赛管办分离,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五是创星体系,与上一点创新组织体系相辅相成,在现有的条件下,培养和扶持社会力量办赛,办好赛,评星级赛事,创品牌赛事,形成青少年传统体育赛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六是构建幼赛体系,目前来说,全市学前儿童的体育竞赛活动应是一片空白,需要我们大家都关心起来,从娃娃抓起不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已经创建了10多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下一步将从幼儿足球、小篮球、快乐体操这些入手,逐步建立幼赛体系,丰富幼儿体育活动。
七就是联动体系,建立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将联合开展加强督赛督教,把各级学校、县区教育体育部门组织竞赛次数、参与人数、活动质量纳入考核、奖励,更好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更好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一流教育和体育强市。
柳州新闻记者提问
如何理解体育在“体教融合”中的主要作用?
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久生
当前,学生懒得动,站半小时就晕倒,打一会儿球就崴脚,“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多,孩子们的体质越来越令人担忧。现实中,很多家长只顾监督孩子每天埋头学习,学校只忙于考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升学率,大家似乎都忘了孩子也需要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体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体育育体,也育智育心。从大量科学研究数据和实际案例来看,绝大部分喜欢运动的学生思维都比较敏捷,性格都比较乐观开朗,取得的人生成就往往更高。毋庸置疑的是,体育运动是增强人的体质最好的方法,而且不可替代,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促进智力开发,维护心理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柳州电视台《尚学堂》记者提问
《柳州市青少年儿童竞赛体系创新改革方案(试行)》对加强柳州市体育后备人才储备有什么作用?柳州市对公平、公正、公开选材有什么做法?
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久生回答
《柳州市青少年儿童竞赛体系创新改革方案(试行)》坚持“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总体原则,推动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努力以赛事引导全市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促进孩子“少看手机多跑运动场”,培养柳州市青少年的“狼性和野性”。一是让学生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锤炼意志的目标和功能,二是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体育运动,通过竞赛发现更好的体育苗子,通过竞赛促进体育苗子向更高水平发展。
我们正在大力推行“青少年体育赛事积分制”,以赛事积分制度化选人用人,全程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赛事积分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公开,并对体育苗子进行统一注册和重点培养。
柳州电台记者提问
柳州市在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方面有什么做法?
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久生回答
针对过去体育传统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牵头部门不一,社会组织存在“进校难”,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各级体育运动学校为主等问题。柳州市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发展,逐步推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元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主动破解人才训练地点单一、人才输送渠道单一的困境,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精品工程,在原来体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基础上,柳州市整合资源,培养优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和柳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共建联办项目,对优秀的运动员进行重点集训和分散培养模式,截至日前,我市共创建112家合作共建联办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柳州日报记者提问
新的赛事体系与以前的中小学生系列赛有何不同?
市体育局副局长张久生回答
柳州市原来的中学生赛由教育局牵头,小学生赛由体育局牵头,分开组织难以形成体系,对于项目的“一贯制”发展非常不利,对于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体育苗子的培养不利,对于学校、俱乐部的统筹管理和发展不利。
《柳州市青少年儿童竞赛体系创新改革方案(试行)》主要有5个特点:1、体育局和教育局“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各类比赛的项目和时间的设置逐步固定化,逐步实现市级赛事每年不少于15个单项,县区级赛事每年不少于5个单项,校级赛事不少于3个单项;2、立体打造,形成赛事体系,纵向比赛逐步成层次开展,校级赛到县区级赛最后到市级赛,横向比赛逐步向品牌赛事来打造;3、体制内赛事和社会化赛事相互得到补充和完善,逐步让所有的运动项目都得以在柳州市内开展;4、体育特长生和体育尖子生的升学将得到更多的重视,为有体育特长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5、实行评价鼓励机制,对于县(区)、学校开展体育竞赛和组织参赛将作为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原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