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依据】关于布置作业,柳州市教育局提出十项指导意见

来源: 柳州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 2022-10-10 15:25    |  作者: 韦柳林

“双减”了,老师该怎么布置作业?学生写多少作业才是合理的呢?家长如何配合完成作业?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体制,加强中小学作业改革,日前,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教师布置作业要具有教育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科学性。


十项指导意见如下:


一是加强对作业的研究。

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倡导探索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类作业。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艺术活动,统筹安排班级值日、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劳动实践。

师生一起参加“垃圾清零”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科学地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分层作业。分层作业要按照班级学生的1:3:1比例设置不同难度和要求的题目,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但不作硬性要求。提倡教师布置作业之前试做学生作业,以确保作业难度水平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建设作业资源库,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不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


三是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按照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布置系统性、多样性、趣味性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作业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安排在课前或者课后。课前作业属于前置性作业,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前学习。前置作业分为材料类、实践类、阅读类和思考类作业。材料类作业包括资料收集、知识梳理等;实践类作业包括观察发现、调查报告、技术制作、实验探究、实验设计等;阅读类作业包括人文类、科技类和学科材料类等;思考类作业包括科学思维、复习铺垫、思维拓展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能前置的作业尽量前置,每学期每个学科安排至少3次前置作业。要积极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安排联系生活、国家大事的为主题的前置作业,倡导学生通过阅读、操作、观察、收集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亲子阅读


四是合理布置作业。

采用“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业”的模式,“弹性(特色)作业”要体现分层,灵活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应当堂布置,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广西教育厅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杜绝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不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五是严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可布置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探究活动、手工制作等阅读、实践体验类作业,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三至六年级学生晚上9点前、初中学生晚上10点前确有困难,不能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后可以缓交作业。寒暑假期间的书面家庭作业一般每天平均用时小学不超过90分钟,初中不超过120分钟。


六是规范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以教师批改为主,学生互批、小组批改为辅,提倡教师进行面批。倡导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只用“×”号做出标识,而要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使用指导性和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改进。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七是强化作业分类指导。

教师要利用自习课或延时服务时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为他们顺利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课后对学生进行加强帮扶


八是及时进行作业反馈诊断。

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并反馈给学生,同时调整教学设计。要帮助学生定期查找、分析作业出错的原因,给学生留足纠错时间和空间。对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教育管理和个别化辅导。

教师个性化辅导


九是加强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与监控。

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管理细则和评价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工作,加强对作业的过程性监控。要明确年级、班级的作业协调责任人,负责把关各学科作业布置的数量和质量,关注各学科作业量的均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十是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鼓励家长主动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基础作业”,积极完成“弹性(特色)作业”。引导家长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引导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特别报道
【政策依据】关于布置作业,柳州市教育局提出十项指导意见
来源: 柳州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 2022-10-10 15:25    |  作者: 韦柳林

“双减”了,老师该怎么布置作业?学生写多少作业才是合理的呢?家长如何配合完成作业?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体制,加强中小学作业改革,日前,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与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教师布置作业要具有教育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科学性。


十项指导意见如下:


一是加强对作业的研究。

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倡导探索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类作业。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艺术活动,统筹安排班级值日、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劳动实践。

师生一起参加“垃圾清零”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科学地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时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分层作业。分层作业要按照班级学生的1:3:1比例设置不同难度和要求的题目,鼓励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但不作硬性要求。提倡教师布置作业之前试做学生作业,以确保作业难度水平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建设作业资源库,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不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


三是创新作业形式。

教师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按照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布置系统性、多样性、趣味性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作业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安排在课前或者课后。课前作业属于前置性作业,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前学习。前置作业分为材料类、实践类、阅读类和思考类作业。材料类作业包括资料收集、知识梳理等;实践类作业包括观察发现、调查报告、技术制作、实验探究、实验设计等;阅读类作业包括人文类、科技类和学科材料类等;思考类作业包括科学思维、复习铺垫、思维拓展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能前置的作业尽量前置,每学期每个学科安排至少3次前置作业。要积极利用假期和双休日安排联系生活、国家大事的为主题的前置作业,倡导学生通过阅读、操作、观察、收集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亲子阅读


四是合理布置作业。

采用“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业”的模式,“弹性(特色)作业”要体现分层,灵活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应当堂布置,不得使用未经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布置作业;不得要求或组织学生购买未经国家或广西教育厅审查通过的教学资料;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得使学生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杜绝要求家长代为评改作业;不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五是严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可布置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探究活动、手工制作等阅读、实践体验类作业,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三至六年级学生晚上9点前、初中学生晚上10点前确有困难,不能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后可以缓交作业。寒暑假期间的书面家庭作业一般每天平均用时小学不超过90分钟,初中不超过120分钟。


六是规范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以教师批改为主,学生互批、小组批改为辅,提倡教师进行面批。倡导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只用“×”号做出标识,而要同时给予相应的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使用指导性和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改进。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家长代为批改作业,不将家长的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七是强化作业分类指导。

教师要利用自习课或延时服务时间,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要特别关注不能正常完成基础作业的学生,为他们顺利完成作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课后对学生进行加强帮扶


八是及时进行作业反馈诊断。

教师要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进行归因分析并反馈给学生,同时调整教学设计。要帮助学生定期查找、分析作业出错的原因,给学生留足纠错时间和空间。对于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应认真分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教育管理和个别化辅导。

教师个性化辅导


九是加强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与监控。

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管理细则和评价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的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和反馈工作,加强对作业的过程性监控。要明确年级、班级的作业协调责任人,负责把关各学科作业布置的数量和质量,关注各学科作业量的均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


十是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鼓励家长主动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基础作业”,积极完成“弹性(特色)作业”。引导家长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引导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