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县教育局:将闲置农村校舍“变”幼儿园解“入园难”难题

来源: 秀美融水风情苗乡  |   发布日期: 2021-12-27 16:56    |  作者: 秀美融水风情苗乡

每天清晨,融水镇水东村村民韦丽娇都开开心心迎着晨光,按时把儿子黄文柯送到离家仅30米的新幼儿园,之后便安心返回上班。

黄文柯所就读的幼儿园叫融水镇水东第一幼儿园,它的前身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育布局的调整,小学整体搬迁到全新校园之后,这里闲置的校舍改造成了幼儿园,招收附近居民的学龄前儿童。


在融水,像这样把农村闲置小学校舍改建的幼儿园共有141所,共有2825名幼儿在读。

“把原来的小学改建成设备齐全的漂亮幼儿园,让我们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上学,而且收费又低,我们当家长的感到非常满意!”韦丽娇这句话,代表了水东村的家长们,他们都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为大家办了件大实事,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大难题。


融水地处广西北部,境内面积463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宽地域多民族聚居自治县。这里除了苗族,还有侗、瑶、水、仫佬、汉等其他民族,分散居住在全县207个行政村(社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生育高峰下降,不少农村小学学生逐年减少,出现了闲置校舍甚至是“空壳小学”。几年前,这些村屯几乎没有幼儿园,只有极少数不上规模的幼儿园和零星的儿童看护点。当地村民送孩子上学不得不选择离家比较远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或者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幼儿园,这就是属于典型的“入园难”和“入园贵”的情况。

融水根据实际情况直面问题,把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提上重要工作日程,主动破解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校舍改建为幼儿园是最直接的办法。县教育局经过摸底规划,正式启动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改建为幼儿园专项工作,委托专业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添置滑滑梯、黑板等玩具、教具和设备。


2021年12月,共投入农村小学改建幼儿园专项6800多万元,进行了改建,购置了设备,一所又一所的崭新幼儿园在全县各村屯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了山区少数民族儿童的新乐园。


“我们水东第一幼儿园仅一个假期就改造完成了,这个速度让群众非常惊讶,许多人不相信9月1日能按时开学!”谈到把闲置农村小学改建成幼儿园,融水镇水东第一幼儿园何爱菊园长自豪之情言溢于表。

水东第一幼儿园在2020年7月中旬,原来的小学搬迁到新校园之后开始动工。即便看到工人们连夜加班忙碌施工,大家心中对是否按时开学还打着一个大问号。直到9月1日,当老师们打开幼儿园大门时,外观漂亮、设备齐全的一所幼儿园惊艳了附近的广大居民群众!


有了新的幼儿园,但是硬件建设的基础仅仅是解决了“能入园”的起步问题,却还面临着没有教师的尴尬现实。为此,融水着手开展教职员工的招聘配备工作。

县里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重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县共招聘327名幼儿教师,并分配到各个幼儿园工作。同时,从2021年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162名保育员,确保改建后幼儿园的后勤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解决专职教师和后勤人员招聘问题之后,融水立即开展了提升全县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保教质量的相关工作,让各民族的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我有幸参加了广西师范大学组织实施的柳州市统筹‘国培计划(2021)’——中西部骨干项目——农村幼儿园优秀园长深度研修项目等高层次的培训,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项培训结束之后,融水永乐镇中心幼儿园韦晓明园长如是说。

永乐镇下辖的四莫幼儿园,也是一所今年暑假利用闲置校舍改造完成的。改造后,韦园长和幼儿园的教师、员工都接受了相关的培训。据了解,融水县仅2021年,全县就开办了16期(次)园长研修提升班、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班等管理和保教的业务培训,受训率达100%。此外,还举办了保育员、保安门卫和食堂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


融水除加强培养,提高教师员工素质之外,还采取“结对子帮扶”和“中心园带村园”的管理模式,使优质业务资源辐射带动到全县各个幼儿园。还经常性开展赛课、才艺比赛等各种业务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乡村幼儿园的整体保教质量。


“我们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特别注重‘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理念,把乡村小学闲置校舍改造成优质幼儿园,让广大山区群众孩子在家门口就近上学,这项工作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广泛关切的幼儿入学难题,达到了预期目的。”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家华如是说。


行政资讯
融水县教育局:将闲置农村校舍“变”幼儿园解“入园难”难题
来源: 秀美融水风情苗乡  |   发布日期: 2021-12-27 16:56    |  作者: 秀美融水风情苗乡

每天清晨,融水镇水东村村民韦丽娇都开开心心迎着晨光,按时把儿子黄文柯送到离家仅30米的新幼儿园,之后便安心返回上班。

黄文柯所就读的幼儿园叫融水镇水东第一幼儿园,它的前身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教育布局的调整,小学整体搬迁到全新校园之后,这里闲置的校舍改造成了幼儿园,招收附近居民的学龄前儿童。


在融水,像这样把农村闲置小学校舍改建的幼儿园共有141所,共有2825名幼儿在读。

“把原来的小学改建成设备齐全的漂亮幼儿园,让我们的孩子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家门口上学,而且收费又低,我们当家长的感到非常满意!”韦丽娇这句话,代表了水东村的家长们,他们都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为大家办了件大实事,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大难题。


融水地处广西北部,境内面积4638平方公里,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宽地域多民族聚居自治县。这里除了苗族,还有侗、瑶、水、仫佬、汉等其他民族,分散居住在全县207个行政村(社区)。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生育高峰下降,不少农村小学学生逐年减少,出现了闲置校舍甚至是“空壳小学”。几年前,这些村屯几乎没有幼儿园,只有极少数不上规模的幼儿园和零星的儿童看护点。当地村民送孩子上学不得不选择离家比较远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或者到收费比较高的私立幼儿园,这就是属于典型的“入园难”和“入园贵”的情况。

融水根据实际情况直面问题,把解决“入园难”和“入园贵”提上重要工作日程,主动破解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校舍改建为幼儿园是最直接的办法。县教育局经过摸底规划,正式启动把闲置的农村小学改建为幼儿园专项工作,委托专业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添置滑滑梯、黑板等玩具、教具和设备。


2021年12月,共投入农村小学改建幼儿园专项6800多万元,进行了改建,购置了设备,一所又一所的崭新幼儿园在全县各村屯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了山区少数民族儿童的新乐园。


“我们水东第一幼儿园仅一个假期就改造完成了,这个速度让群众非常惊讶,许多人不相信9月1日能按时开学!”谈到把闲置农村小学改建成幼儿园,融水镇水东第一幼儿园何爱菊园长自豪之情言溢于表。

水东第一幼儿园在2020年7月中旬,原来的小学搬迁到新校园之后开始动工。即便看到工人们连夜加班忙碌施工,大家心中对是否按时开学还打着一个大问号。直到9月1日,当老师们打开幼儿园大门时,外观漂亮、设备齐全的一所幼儿园惊艳了附近的广大居民群众!


有了新的幼儿园,但是硬件建设的基础仅仅是解决了“能入园”的起步问题,却还面临着没有教师的尴尬现实。为此,融水着手开展教职员工的招聘配备工作。

县里非常重视这项工作,重新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县共招聘327名幼儿教师,并分配到各个幼儿园工作。同时,从2021年开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162名保育员,确保改建后幼儿园的后勤保障工作正常运行。

解决专职教师和后勤人员招聘问题之后,融水立即开展了提升全县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保教质量的相关工作,让各民族的孩子真正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

“我有幸参加了广西师范大学组织实施的柳州市统筹‘国培计划(2021)’——中西部骨干项目——农村幼儿园优秀园长深度研修项目等高层次的培训,这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这项培训结束之后,融水永乐镇中心幼儿园韦晓明园长如是说。

永乐镇下辖的四莫幼儿园,也是一所今年暑假利用闲置校舍改造完成的。改造后,韦园长和幼儿园的教师、员工都接受了相关的培训。据了解,融水县仅2021年,全县就开办了16期(次)园长研修提升班、新任教师入职培训班等管理和保教的业务培训,受训率达100%。此外,还举办了保育员、保安门卫和食堂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


融水除加强培养,提高教师员工素质之外,还采取“结对子帮扶”和“中心园带村园”的管理模式,使优质业务资源辐射带动到全县各个幼儿园。还经常性开展赛课、才艺比赛等各种业务技能竞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升乡村幼儿园的整体保教质量。


“我们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特别注重‘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思想理念,把乡村小学闲置校舍改造成优质幼儿园,让广大山区群众孩子在家门口就近上学,这项工作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广泛关切的幼儿入学难题,达到了预期目的。”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家华如是说。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