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桃李逐日新 鱼跃龙门攀高峰——鱼峰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3-09-11 11:50    |  作者: 柳州日报

秋意浓浓,硕果累累。鱼峰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步伐,不断促进鱼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在自治区对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中,连续两年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一幅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画卷生动铺展开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鱼峰区委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鱼峰区委书记石小松表示,要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以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优化思政教育课堂 不断提升学生素养

“叔叔,这些机械手组装完一辆车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呢?”“这些不仅节能环保,未来还会有5G车联网,也太酷了吧!”视频中,西江路小学的同学们正与五菱工程技术部的人员进行热烈的交流, 大国重器、工匠精神及来自家乡工业人的奋斗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学生。

这是西江路小学与初中、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同上一节思政课录制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西江路小学校长黄莉棋向记者介绍,“讲好家乡故事,树立青年榜样”一直是学校思政课程发展的总体思路,近年来,该校以“一体化”思维引领体系建构大思政课程教育,开展的“行走的课堂”主题学习还参加了广西广播电视台《我是接班人》特别节目的录制。这仅是鱼峰区教育系统抓好思政课建设,推进中小学教育品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鱼峰区在全面落实“五基三化”提升行动中,以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窑埠街小学,打开了“党建+少先队活动+基地实践”的大思政教育新局面,成就了一批以思政教育促学校内涵发展的品牌项目:市第八中学以大思政课程改革为核心,搭建校内平台、整合校外资源、构建立体评价,深度推进了学校育人模式的立体化构建;市第二十五中学的思政家育课程,箭盘山小学的“亲元”主题课程,柳石路第二小学的“五爱研学”课程,均是区域思政课程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多校思政创新发展的做法及学生素养成效得到柳州电视台“尚学堂”等媒体栏目关注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外,鱼峰区教育局还借助党建引领等共同体建设项目,加速加快思政教育研究,构建了“市、县、校”三级思政领航团队,其中,岩村路小学、西江路小学、箭盘山小学获批为柳州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实践共同体,促成区域以坊带队、以研促教、以校践行的大思政课程研究的良好氛围。2023年,在柳州市首次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等次评定中,鱼峰区中小学思政项目“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思政课程融合构建与实施”及“‘一核双擎三全四维’初中立体化思政育人模式”分获市级特优奖及一等奖。

箭盘山小学的学生武术

好的思政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党建引领,近年来,鱼峰区奋力蹚出一条清廉教育的窑小路径——市窑埠街小学以“以红育廉,立心铸魂”为主题,推动“红廉+”工程,以廉明思想、廉正文化、廉净作风、廉动阵地、廉勤行动为抓手,深入打造新时代窑小红色廉政教育特色新高地,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窑埠街小学的同学们参观特色文化展厅


善用数字信息技术 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悟空,你的家在哪里?”“悟空,唱一首歌,跳一个舞。”……今年6月,鱼峰区很多学生在自己的教室里“尝新”,不断向人工智能机器人“悟空”发出指令。当时,鱼峰区开展了中小学教共体科学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嘉年华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前沿科技的奇妙魅力。

市东环路小学早在2004年便开始探索信息化课堂,以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该校以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为核心,搭建起校内外多元联动的探创教育平台,形成“探中学、学中创”层级推进式的探创教学活动样态。这是鱼峰区教育系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同时也为教育均衡插上了翅膀。

东环路小学副校长卢华进行机器人教学

今年8月,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环节,市第八中学2021级黄祉凯、杨晗羽、袁张峻熙三名同学携其作品《链轮传送式弹片夹持螺蛳剪尾装置》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荣获全国一等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市第八中学基于“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办学理念,借助信息化力量积极做好科技教育的加法,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主线的课程+实践创客教育课后服务体系。经过探索与实践,该校科技教育开展实现常态化,每年逾4000名学生受益,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研发出大量科技作品。近3年来,该校学生30余人次获国家级科技类奖励。

自2019年以来,鱼峰区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筑牢教育现代化基础。2020年,鱼峰区借助柳州信息化同步课堂项目,为里雍、白沙两个镇的农村学校安装主讲教室11个、专业互动教室7个、直播互动教室54个,数字化平台已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含教学点),进一步实现“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优质的资源、能够上好学校”。

鱼峰区通过实施自治区信息工程2.0项目和八桂教学通平台项目,打造智慧鱼峰教育,成效显著,于2020年8月获评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全国实验区。自2021年以来,上述项目在研省级课题24项,荣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7项, 其中2个项目获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3个项目被作为2022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重点推广项目,2个项目获自治区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人工智能、创客、机器人等11个课程项目荣获省部级奖励,2所学校获评自治区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2023年,鱼峰区通过国家级“在线创新教育应用项目示范区”考核,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鱼峰区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配备率达100%,强大的硬件基础,为该区教育信息化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走进鱼峰区各中小学,现代化的课堂让人眼前一亮。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今年7月7日,在2022—2023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柳州站)比赛中,市第十四中学7支啦啦操代表队共103名队员以昂扬的活力,律动的身姿打动评委和现场观众,取得了4个冠军、2个亚军、2个季军以及1个第四名的好成绩,用舞姿点燃全场。

从2013年至2023年,该校打造的“龙之舞侠啦啦操队”累计夺得全国啦啦操联赛街舞冠军共计48次,三次走出国门捧回世界冠军奖杯。这支队伍曾受邀代表广西参加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大型文艺活动演出,代表柳州参加广西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并获中学组街舞啦啦操冠军,同时获得代表广西参加2023年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参赛资格。啦啦操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第十四中学学生参加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

近年来,鱼峰区各中小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地制宜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不断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打造特色教育教学品牌,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兴校育人途径。

市第十三中学率先在柳州创办外语特色教育,通过聘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等打造英语特色学科,强化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能力,构建了独特的英语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不断增强学科的辐射力,促使特色学科向特色文化延伸。

市第二十四中学注重心理学科建设,积极打造“阳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配置人性化、专业化的3D数字电子沙盘、智能互动宣泄系统,VR设备,设置有团辅室、心灵书吧、咨询区、音乐放松区等8大功能区,围绕学校“真美”文化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三级服务网络,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护航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市德润小学积极探索“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建设,培育德润小学“润家+”社区教育品牌,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该项目荣获2023年广西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市德润中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润智课堂”为主阵地,以“润课程”为引领,打造“润德”“润智”“润形”“润气”四类校本课程,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修身善学、尚美健体。

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镜子。

市岩村路小学设立了“小鸟,你好!”主题课程,通过开展一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市阳和小学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通过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劳动技能风采比赛等活动,不断拓宽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并荣获第一批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走进绿水青山中上科学课、劳动课,享受学科教育与田园美景“混搭”的趣味。

“这些都是鱼峰区近年来聚焦‘质优’目标,因地制宜构建‘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教育新格局的生动写照。”鱼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海水表示,该区不断完善“五育并举”体系,充分挖掘师生特长,盘活利用好各中小学生教学实训资源,通过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设多元化特色教育课程,构建“德、智、体、劳、科、艺”相融合的新型课程模式,逐渐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风采”的发展格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助推全区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目标,鱼峰区教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凝心聚力、务实进取,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以新担当彰显提质增效新形象,以新业绩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鱼峰教育新篇章。

“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鱼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彭继军表示,鱼峰区政府将始终抓好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布局,不断深化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鱼跃龙门,勇攀高峰。


行政资讯
又见桃李逐日新 鱼跃龙门攀高峰——鱼峰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3-09-11 11:50    |  作者: 柳州日报

秋意浓浓,硕果累累。鱼峰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步伐,不断促进鱼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在自治区对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中,连续两年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一幅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画卷生动铺展开来。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鱼峰区委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鱼峰区委书记石小松表示,要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以高质量的教育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优化思政教育课堂 不断提升学生素养

“叔叔,这些机械手组装完一辆车一般需要多长时间呢?”“这些不仅节能环保,未来还会有5G车联网,也太酷了吧!”视频中,西江路小学的同学们正与五菱工程技术部的人员进行热烈的交流, 大国重器、工匠精神及来自家乡工业人的奋斗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学生。

这是西江路小学与初中、高中、中职学校的学生同上一节思政课录制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西江路小学校长黄莉棋向记者介绍,“讲好家乡故事,树立青年榜样”一直是学校思政课程发展的总体思路,近年来,该校以“一体化”思维引领体系建构大思政课程教育,开展的“行走的课堂”主题学习还参加了广西广播电视台《我是接班人》特别节目的录制。这仅是鱼峰区教育系统抓好思政课建设,推进中小学教育品质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鱼峰区在全面落实“五基三化”提升行动中,以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窑埠街小学,打开了“党建+少先队活动+基地实践”的大思政教育新局面,成就了一批以思政教育促学校内涵发展的品牌项目:市第八中学以大思政课程改革为核心,搭建校内平台、整合校外资源、构建立体评价,深度推进了学校育人模式的立体化构建;市第二十五中学的思政家育课程,箭盘山小学的“亲元”主题课程,柳石路第二小学的“五爱研学”课程,均是区域思政课程创新发展的典型案例。多校思政创新发展的做法及学生素养成效得到柳州电视台“尚学堂”等媒体栏目关注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此外,鱼峰区教育局还借助党建引领等共同体建设项目,加速加快思政教育研究,构建了“市、县、校”三级思政领航团队,其中,岩村路小学、西江路小学、箭盘山小学获批为柳州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实践共同体,促成区域以坊带队、以研促教、以校践行的大思政课程研究的良好氛围。2023年,在柳州市首次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等次评定中,鱼峰区中小学思政项目“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思政课程融合构建与实施”及“‘一核双擎三全四维’初中立体化思政育人模式”分获市级特优奖及一等奖。

箭盘山小学的学生武术

好的思政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党建引领,近年来,鱼峰区奋力蹚出一条清廉教育的窑小路径——市窑埠街小学以“以红育廉,立心铸魂”为主题,推动“红廉+”工程,以廉明思想、廉正文化、廉净作风、廉动阵地、廉勤行动为抓手,深入打造新时代窑小红色廉政教育特色新高地,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窑埠街小学的同学们参观特色文化展厅


善用数字信息技术 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悟空,你的家在哪里?”“悟空,唱一首歌,跳一个舞。”……今年6月,鱼峰区很多学生在自己的教室里“尝新”,不断向人工智能机器人“悟空”发出指令。当时,鱼峰区开展了中小学教共体科学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嘉年华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前沿科技的奇妙魅力。

市东环路小学早在2004年便开始探索信息化课堂,以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课堂教学。该校以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为核心,搭建起校内外多元联动的探创教育平台,形成“探中学、学中创”层级推进式的探创教学活动样态。这是鱼峰区教育系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实践,同时也为教育均衡插上了翅膀。

东环路小学副校长卢华进行机器人教学

今年8月,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环节,市第八中学2021级黄祉凯、杨晗羽、袁张峻熙三名同学携其作品《链轮传送式弹片夹持螺蛳剪尾装置》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荣获全国一等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市第八中学基于“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办学理念,借助信息化力量积极做好科技教育的加法,面向全体学生构建以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主线的课程+实践创客教育课后服务体系。经过探索与实践,该校科技教育开展实现常态化,每年逾4000名学生受益,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研发出大量科技作品。近3年来,该校学生30余人次获国家级科技类奖励。

自2019年以来,鱼峰区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面筑牢教育现代化基础。2020年,鱼峰区借助柳州信息化同步课堂项目,为里雍、白沙两个镇的农村学校安装主讲教室11个、专业互动教室7个、直播互动教室54个,数字化平台已覆盖所有农村中小学(含教学点),进一步实现“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优质的资源、能够上好学校”。

鱼峰区通过实施自治区信息工程2.0项目和八桂教学通平台项目,打造智慧鱼峰教育,成效显著,于2020年8月获评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全国实验区。自2021年以来,上述项目在研省级课题24项,荣获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7项, 其中2个项目获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重点培育项目,3个项目被作为2022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重点推广项目,2个项目获自治区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人工智能、创客、机器人等11个课程项目荣获省部级奖励,2所学校获评自治区第一批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2023年,鱼峰区通过国家级“在线创新教育应用项目示范区”考核,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鱼峰区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配备率达100%,强大的硬件基础,为该区教育信息化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走进鱼峰区各中小学,现代化的课堂让人眼前一亮。


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今年7月7日,在2022—2023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柳州站)比赛中,市第十四中学7支啦啦操代表队共103名队员以昂扬的活力,律动的身姿打动评委和现场观众,取得了4个冠军、2个亚军、2个季军以及1个第四名的好成绩,用舞姿点燃全场。

从2013年至2023年,该校打造的“龙之舞侠啦啦操队”累计夺得全国啦啦操联赛街舞冠军共计48次,三次走出国门捧回世界冠军奖杯。这支队伍曾受邀代表广西参加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大型文艺活动演出,代表柳州参加广西第十三届学生运动会并获中学组街舞啦啦操冠军,同时获得代表广西参加2023年全国学生运动会的参赛资格。啦啦操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第十四中学学生参加全国啦啦操联赛总决赛

近年来,鱼峰区各中小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因地制宜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特长培养,不断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打造特色教育教学品牌,形成了多元化的特色兴校育人途径。

市第十三中学率先在柳州创办外语特色教育,通过聘请外籍教师、开设口语课等打造英语特色学科,强化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能力,构建了独特的英语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不断增强学科的辐射力,促使特色学科向特色文化延伸。

市第二十四中学注重心理学科建设,积极打造“阳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心”,配置人性化、专业化的3D数字电子沙盘、智能互动宣泄系统,VR设备,设置有团辅室、心灵书吧、咨询区、音乐放松区等8大功能区,围绕学校“真美”文化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三级服务网络,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态,护航广大学生健康成长。

市德润小学积极探索“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建设,培育德润小学“润家+”社区教育品牌,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该项目荣获2023年广西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

市德润中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以“润智课堂”为主阵地,以“润课程”为引领,打造“润德”“润智”“润形”“润气”四类校本课程,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修身善学、尚美健体。

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面镜子。

市岩村路小学设立了“小鸟,你好!”主题课程,通过开展一系列研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爱鸟护鸟、热爱大自然。市阳和小学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育人全过程,通过开辟劳动教育基地、开展劳动技能风采比赛等活动,不断拓宽劳动的内涵和外延,并荣获第一批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同学们纷纷走出校门,走进绿水青山中上科学课、劳动课,享受学科教育与田园美景“混搭”的趣味。

“这些都是鱼峰区近年来聚焦‘质优’目标,因地制宜构建‘五育并举 融合育人’教育新格局的生动写照。”鱼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韦海水表示,该区不断完善“五育并举”体系,充分挖掘师生特长,盘活利用好各中小学生教学实训资源,通过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设多元化特色教育课程,构建“德、智、体、劳、科、艺”相融合的新型课程模式,逐渐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风采”的发展格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助推全区素质教育迈上新台阶。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目标,鱼峰区教育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将凝心聚力、务实进取,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以新担当彰显提质增效新形象,以新业绩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鱼峰教育新篇章。

“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定是高质量的教育。”鱼峰区委副书记、区长彭继军表示,鱼峰区政府将始终抓好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优化教育布局,不断深化队伍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鱼跃龙门,勇攀高峰。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