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打造文化品牌推动特色办学出成效的柳江中学: 文化担当与美好追求铸就美好品质校园
柳州日报2022年4月27日64版
柳江中学岜公塘校区望远楼。
“弘毅”杯校园辩论赛。
柳江中学始建于1951年,2004年被定为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建校70多年来,该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办一所有文化担当和美好追求的高品质学校”为追求目标,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校”“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市级基地学校”等,是成都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生源基地校。
注重校本研修,致力于打造“四者”画像教师
该校设置了“一个教师画像,二个平台护航,三个研训要求,四个研修任务,五个教育追求,六个序列内容”校本研修体系,对教师培养的梯度分为:新秀的师格培养、骨干的术格培养、名师的法格培养、专家的道格培养四个梯度。
新秀教师注重基本功培养,首创“青椒训练营”练就过硬本领,通过“十个一”比赛锻炼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注重行动实践,打造“三四五”体系,即“三技、四法、五课”,并开展骨干教师“六个一”达标工程,使骨干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从“模仿型”向“创新型”转变。教学名师注重专业深度——“三自成长”,即专业研究自思、专业发展自觉、专业成长自立。遴选有正能量、有教育情怀、有实践精神、有学术素养的校内名师,并给予“六个倾斜”待遇。
近年来,该校举行了“学者教授进校园”“相约柳园专家见面会”等主题鲜明的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教学管理、学术管理等专题培训。面向中层以上干部注重行政管理培训,打造“实干型”管理团队;面向教学骨干开展教学管理培训,打造“先生型”教师队伍;面向全体教师的自主管理培训,开设九大课程,涉及综合素养、职业能力、职业健康、学科素养、德育工作、教学管理、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法治教育与安全教育等。
通过一系列培训,效果体现“六个一”:勾勒一幅大师画像,提出一个研修规划,推出一套保障机制,完善一些部门职责,发挥一批名师动力,建设一批课程基地。
办学方式变革,致力于打造“五向”课程群组
该校秉承“人民对美好教育的向往”办学初心,提出“美好教育”办学理念,倡导“五行并举”课程理念,并以此设计开发五向融合的课程群组。
“五向课程”践行新课程理念。如《高一新生入学德育教材》涵盖国防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励志教育、纪律教育等内容。《引桥课程》有效解决了初高中知识衔接问题,地理组的《饮食与地理》、物理组的《实验连连看》、生物组的《生物有彩“皂”》等校本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文科组在学校水灵广场合力打造的校园版清明上河图——《水灵瓦肆》广受师生点赞。同时,新增33门校本课程,涵盖美育、体育、劳动课程,创新综合实践课。
“青春银行”让“五向课程”可视。将青春比作银行,面向全体学生首创“家国银行青春支行”,该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只有高投资,才有高回报。每一个学生都要制定个人“青春存款”计划,打造“青春银行十个一”综合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促进全人格发展。
追求科学精准,致力于打造“五高”备考体系
2021届毕业生是一届很特殊的学生,是撤县建区以后面向全市招录的第一届学生,新生入学成绩不理想,从之前每年200多人A等级降到只有22人,基本都是中考成绩排1万名以后的学生。学校根据学情师情校情,梳理出五个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开展大讨论:从学生规范来讲,从团队协作来讲,从精细精准来讲,从评价导向来讲,从思想教育来讲,应该怎么做?经过努力实践,逐渐凝聚共识,学校掌握备考的核心要义:“研”里有分,“辛”中有人。同时也找到五个问题的应对办法:“题”为核,要求命题高质量,保证出得分;“测”为要,要求训练高保真,保证练得分;“课”为重,要求讲评高水平,保证讲得分;“心”为上,要求规范高标准,保证“辛”成人;“人”为本,要求临界高精准,保证“辛”对人。
在“五高”体系指导下,全体师生共同努力,2021届高考取得难能可贵的好成绩。各等级转化率、出入口成长比等指标都在全市各校前列,这个成绩真正体现“低进优出”“低进高出”和“少进多出”的高考价值。
围绕高考改革,致力于打造“三新”课堂教学
柳江中学是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校,围绕“三新”改革,积极贯彻实施教学创新。
一是适应新形势,首先是制度创新,制定《柳江中学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自治区级示范校建设工作三年规划》《柳江中学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等。其次是机构创新,改设或新设学生实验创新中心、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教学质量管理中心等机构。
二是适应新高考,进行分班创新。高考改革在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于分科选择增多,由原来的2个选择变为12个选择。按照统一部署,分别从教师、学生和家长层面,全面组织选课走班+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培训。
三是适应新教材,进行课堂创新。以“三新课堂”(即新素养、新思辨、新教法)作为促进三新改革的突破口,实现了课堂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向。新素养,由知识到素养的转化,针对不同年级学情以及不同学段的教学任务,开展“三课+四类”教学活动。新思辨,让课堂教学走向深层,以备课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探索出了“五备+四化”备课流程。新教法,实现素养导向的课堂,形成了“新五观”。
挖掘文化元素,致力于打造“柳元素”校本特色
柳江中学以“美在柳江,好在柳园”为办学愿景,致力于打造“柳园文化·江心独造”的文化品牌,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是建设“柳元素”校园。注重挖掘文化的校本性,在道路命名、徽标雕塑、先生语录等纷纷体现“柳元素”,柳市长、“柳江人”、柳州制造、柳州螺蛳粉等都是校园里宝贵的文化资源。同时建有“党建主题公园”“水灵广场”“NT5艺术空间”“桃李林”等文化项目,“一场两园三区四点”文化格局现雏形。
二是打造“江文化”。发扬江河文化体现奔流向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逆袭精神。从树立学生逆袭意识、提高学生逆袭能力、增强学生逆袭成效三个维度出发,2021年高考中5名C+等级学生上一本,学校女子篮球队勇夺全市中学生篮球联赛女子组冠军,《溟山》荣获全市第十六届校园艺术节器乐弹奏一等奖,《理想佳人》荣获全市第十六届校园艺术节独唱一等奖。
三是对应变革,首创推动课程实施工作。首创性提出“1+X”人文课程,与历史博物馆开展人文历史研究;与工业博物馆开展工业文明研究;与体育俱乐部开展技能拓展合作;与文艺协会开展艺术交流;与螺蛳粉博物馆开展产业文化交流;举办首届校园珍珠球校级联赛;与壮医医院共建中药园。
(赖柱武 韦香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