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握紧接力棒 奔向新征程 ——市窑埠街小学8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侧记
柳州日报2022年11月21日03版
校友参观红色地标
作者给学生签名。
校长唐小莉汇报学校的发展情况。
民远群(左二)回母校参加校庆。
少先队员们以鼓号为歌。
“郡城南下接通津”的柳州窑埠,依山傍水、人杰地灵。山与水、人与历史交汇的地域文化成为了孕育窑埠街小学的摇篮。
柳州市窑埠街小学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42年,是一所由国民党第四战区长官司令部中共特别支部创办的学校。2022年11月18日,市窑埠街小学举行简单又隆重的80周年校庆纪念活动,各界嘉宾、校友相约该校,畅叙情谊,共庆校庆。
这是一场“三喜临门”的活动
烟雨蒙蒙,鼓乐嘹亮。当天,窑埠街小学少先队员们以鼓号为歌,向到来校友行少先队礼,用最真诚及热情的礼仪欢迎他们的到来。
活动中,窑埠街小学以“一颗红心永向党”为主线,设置了红印、红亭、红廊、红墙、红领巾劳动实践体验区等八处红色地标,带领校友们“穿越时光”。
“回到母校一起过生日,太幸福了。”80岁的吕雪凤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母校,她的高兴溢于言表,一直在用手机不停地拍照。看到坐在教室里的稚嫩脸庞,吕雪凤说无数回忆涌上心头,仿佛就在昨天。
窑埠街小学除了80周年校庆,还迎来两件喜事——举行《寻找窑埠古镇红色印记》新书分享会,以及成立柳州晚报小记者红色研学校园团。
《寻找窑埠古镇红色印记》记录了窑埠古镇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岁月,也讲述了窑埠街小学追寻红色印记发扬光荣传统的故事。这本红色书籍在柳州市第四批党史教育基地的窑埠街小学进行首发,意义非凡。现场,该书的作者为孩子们讲述了这本红色书籍背后的故事,再现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帮助孩子们树立理想信念。
当天,窑埠街小学柳州晚报小记者红色研学校园团在该校红文书馆成立,一批批该校学生加入柳州晚报大家庭,用他们的小手写出窑埠街小学的新故事。“我想一边阅读这本书一边学习,争做一名能听能想能写的优秀晚报小记者。”该校五年级学生陈渝锐说。
这是一所初心未改的学校
80年初心不改,砥砺前行,窑埠街小学承载了众多的红色记忆。在建校80周年校友交流会上,通过“我在窑小这些年”“回望红色记忆中的窑小”等环节,在场人员重温窑埠街小学的80年风云岁月。
“我母亲多次和我说过窑埠街小学的故事,当年她带领另外5名共产党员创办了这所学校,希望大家传承革命传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当日,窑埠街小学首任校长郑黎亚的儿子杨小杨专程从外地来到柳州,分享窑埠街小学建校时期的故事。
“我是窑埠街小学第一届学生,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但是老师和学生都怀着一颗红色心,向着革命。”今年90岁的民远群能参加学校80周年校庆非常自豪,看着现在漂亮的新校园,也非常高兴。
“窑埠街小学不仅是红色革命文化阵地,还曾经办过工厂。”窑埠街小学的原任校长孔繁昭回忆,她是1976年9月9日受命担任窑埠街小学校长,当年学校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力更生,同时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能力。
柳州文史专家朱德增、孙代文,柳州党史专家李广西纷纷分享有关窑埠街小学的故事。现场,孙代文还现场创作一副对联:
窑小八旬,铭记先贤传火种;
生徒万千,赓续革命步新程。
这是一幅未来可期的蓝图
“80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80年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不变的是春风化雨、润泽杏坛的执著追求;80年以文化人、立德树人,不变的是滴水成川、厚积薄发的行动纲领;80年岁月峥嵘、筚路蓝缕,不变的是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
现场,窑埠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小莉向领导嘉宾、校友们汇报学校的发展情况。
经过80年的发展,目前窑埠街小学共有39个教学班,1814名学生,106名教职工。沿用创校之初陶行知先生的办学理念,重新修订“知行合一,勤学笃行”的校训,鞭策窑小学子严谨务实、拼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秉着“以人为本,育心养正”的办学宗旨,让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点滴积累,知行合一。
岁律更新,红色基因已深深烙印在窑小的每寸土地里。“作为一名窑埠街小学学生,我要向前辈们学习,传承优秀品质,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参加完校庆活动,该校四年级学生黄乐然说。
回顾不仅仅是为了怀旧,更是为了寻找奋斗的原点,为了再次吹响冲锋的号角。
唐小莉表示,在学校迎来建校80周年之际,深情回望来时之路,她对窑埠街小学的职责和使命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要努力握紧“接力棒”,跑好“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