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教育】“卷首”刊登文章 ‖ 潘旭阳:锚定教育强区目标,谱写柳州教育奋进新篇章

来源: 广西教育  |   发布日期: 2025-04-12 16:10    |  作者: 柳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旭阳

2025年2月第4期《广西教育》“卷首”刊登柳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旭阳文章《锚定教育强区目标,谱写柳州教育奋进新篇章》,原文如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柳州教育必须勇担历史使命,紧跟时代步伐,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为教育强区建设贡献柳州力量。

第一,筑牢立德树人之基,提升思政引领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柳州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体系。聚焦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柳州特色的“工业思政”育人品牌。柳州作为工业重镇,要充分发挥工业在校企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同时,积极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加快提升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础教育民生保障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柳州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主动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做好教育资源前瞻性布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共同体”2.0版建设,完善城乡教育帮扶激励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扎实推进初中强校工程、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第三,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教育科技支撑力。按照教育强区建设要求,柳州将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布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紧扣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战略,围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发展的需求,科学引导各院校做好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等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升级建设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等一批职教集团、特色产业学院,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培强、职业教育升级行动,推动“校—校—企”合作发展,全力将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建设成广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标杆,协调推动柳州工学院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第四,夯实教育强市之基,提升人才竞争力。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柳州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强师惠师,强化教师队伍“引、育、留、用”机制。拓展教师培养路径,统筹教师专业发展“选育管用”全过程,构建集五级培养体系、三大专业平台、两条能力路径、三方晋升机制于一体的“5323”市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扩规模、优结构、提素质。聚力教育人才引进政策,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强化教师地位待遇保障,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力争在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培养和高水平学科、高水平团队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聚力实施基础教育“内培外引、名师惠柳”计划,学习借鉴“南通经验”等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统筹高水平内培与高质量外引,激活教育资源内外“双循环”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造福柳州学子,为教育强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五,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柳州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深化面向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运载装备等专业领域的一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境外办学,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境外培训服务质量。主动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小组赛项),打造“实业领航、留学柳州”对外交流与合作品牌。进一步推进“职教出海”,推动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企业海外兴业由“伴随+服务”向“海外办学+标准输出”转变,与东盟国家在更高水平上开展教育和人文交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向海图强新路径。踏上新征程,柳州教育系统将紧紧锚定教育强区建设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膺奋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教育支撑,为教育强区建设书写浓墨重彩的柳州篇章。



媒体聚焦
【广西教育】“卷首”刊登文章 ‖ 潘旭阳:锚定教育强区目标,谱写柳州教育奋进新篇章
来源: 广西教育  |   发布日期: 2025-04-12 16:10    |  作者: 柳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潘旭阳

2025年2月第4期《广西教育》“卷首”刊登柳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潘旭阳文章《锚定教育强区目标,谱写柳州教育奋进新篇章》,原文如下——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柳州教育必须勇担历史使命,紧跟时代步伐,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为教育强区建设贡献柳州力量。

第一,筑牢立德树人之基,提升思政引领力。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柳州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育人体系。聚焦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打造具有柳州特色的“工业思政”育人品牌。柳州作为工业重镇,要充分发挥工业在校企融合、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培育学生的科学创新素养。同时,积极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加快提升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础教育民生保障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柳州积极响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主动适应学龄人口变化,做好教育资源前瞻性布局,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共同体”2.0版建设,完善城乡教育帮扶激励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扎实推进初中强校工程、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上好学。

第三,赋能新质生产力,提升教育科技支撑力。按照教育强区建设要求,柳州将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布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紧扣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战略,围绕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发展的需求,科学引导各院校做好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等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升级建设广西汽车产业职教集团、柳州螺蛳粉产业学院等一批职教集团、特色产业学院,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培强、职业教育升级行动,推动“校—校—企”合作发展,全力将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建设成广西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标杆,协调推动柳州工学院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第四,夯实教育强市之基,提升人才竞争力。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柳州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强师惠师,强化教师队伍“引、育、留、用”机制。拓展教师培养路径,统筹教师专业发展“选育管用”全过程,构建集五级培养体系、三大专业平台、两条能力路径、三方晋升机制于一体的“5323”市域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扩规模、优结构、提素质。聚力教育人才引进政策,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强化教师地位待遇保障,抓实师德师风建设。力争在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培养和高水平学科、高水平团队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聚力实施基础教育“内培外引、名师惠柳”计划,学习借鉴“南通经验”等东部教育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统筹高水平内培与高质量外引,激活教育资源内外“双循环”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造福柳州学子,为教育强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第五,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柳州将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深化面向东盟的教育交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运载装备等专业领域的一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展境外办学,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境外培训服务质量。主动承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小组赛项),打造“实业领航、留学柳州”对外交流与合作品牌。进一步推进“职教出海”,推动职业院校服务地方企业海外兴业由“伴随+服务”向“海外办学+标准输出”转变,与东盟国家在更高水平上开展教育和人文交流合作,探索职业教育向海图强新路径。踏上新征程,柳州教育系统将紧紧锚定教育强区建设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膺奋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教育支撑,为教育强区建设书写浓墨重彩的柳州篇章。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