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柳州教育 赋能发展 ——“教育优先 人才引领”系列报道(一)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4-07-15 13:11    |  作者: 全媒体记者 谢耘 周仟仟

柳州日报2024-07-15 03版

6月13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本报通讯员  蒋家斌  摄)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博士温俊霞(中)在柳工“上班”。(受访者供图)


西南腹地,柳江之畔,孕育了柳州这颗工业明珠。

如今,一所主要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注定给这颗工业明珠投射去更夺目的光芒。

回顾今年上半年,柳州取得的高等教育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自治区批复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立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规模不断壮大,“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高等教育这汪清泉,不仅滋养着柳州地方经济的发展脉络,也孕育出无数创新与求变的种子,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基础。

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

“能够定向培养满足企业发展所急需的稀缺人才”“为‘小米粉大产业’创造更多可能性”“向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培育拓展”……日前,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我市制造业企业间引起了热议。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该校获批设立,是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不少企业期待与其在科研创新、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加深探索、相互赋能、相互成就。

随着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一幅高等教育的新蓝图徐徐展开——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线,构建柳州特色高等教育体系;柳州高校规模实现新突破,目前有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柳州校区)、柳州职业技术大学4所本科层次大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正在与电子科技大学筹备共建“广西电子信息高等研究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从“十三五”末的8.5万多人增加到目前的12.3万多人;提质培优,柳州高校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了“十四五”时期办学质量的全面跃升,预计到2030年将建成对我市重点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能有效支撑、与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高等院校新格局。

科研攻关树立“新标杆”

高校扎根在柳州这个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务实与创新便是与生俱来的“烙印”,学校的发展与学科建设也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柳州各高校依托优势学科,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瞄准柳州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探索和研究。

6月30日,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历经7年建设正式通车。广西科技大学BIM研究中心承担了深中通道JD1合同段智能建造技术及工程管理方法的科研支撑工作,有效确保了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及项目管理效率,为深中通道的建设注入柳州力量。

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成为点燃柳州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火花。近年来,柳州高校高度重视内涵式发展,重点抓好教学质量提升,4所高职院校全部入选广西新一轮“双高”建设名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不断激发新动能。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汽车研究院、柳州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共建广西汽车研究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研发中心等7个科研平台。由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楼华山博士牵头的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科研创新团队,与汽车配套企业柳州一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轮毂,通过添加稀土材料改善轮毂性能指标,成果已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校企携手,以“新”促新、以“智”提质,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广西科技大学持续实施一流学科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提质、科研能力提升、产教融合发展等十大工程,2024年3月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柳州工学院获批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2个,涉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食品科学、新能源等多个研究领域,与我市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组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获国家授权专利942项,横向技术服务216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发信号职教装备8项,助力企业实现创收1.2亿元。

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思想塑形、能力塑造的熔炉,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各高校以柳州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德育为先、技能为本,为莘莘学子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铺平道路,助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以赛育人,是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一块试金石。今年6月,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在柳州工学院举行,来自柳州工学院等36所院校的118支队伍参加线上和线下的比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全国性学科竞赛,已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柳州工学院以举办此次大赛为契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为我市培养更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

“柳州工匠”黄继宇是柳州工学院培养的一名优秀技能人才。在大学期间,黄继宇就带领车队夺得过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次冠军两次亚军的好成绩。如今他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底盘调校技师,通过在工作中进行极限驾驶收集车辆操纵稳定性数据,通过调整弹簧、稳定杆、减震器等零部件参数,提升操纵稳定性。此外,他还积极投身到国产化芯片EPS控制器的调校当中,解决了国外对我们的芯片“卡脖子”的难题。

黄继宇作为我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广阔舞台作贡献、显身手,而高校中德才兼备的教师们,也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派驻企业“真刀真枪”地上岗工作,从中汲取货真价实的经验,在育人育才方面探索真知灼见。

“下学期我将带着从企业学到的宝贵经验,重返校园教书育人。”今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温俊霞博士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派驻工作结束了。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她结合企业实际,通过研究提升了高强钢结构的焊接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推动中厚板高强钢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企业好评。“这段经历让我更明白以后怎么去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温俊霞说。

在柳州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高等教育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产教融合、科研创新,还是双创教育和成果转化,都彰显柳州的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底气和实力。

长路险夷寻常事,信心赛过黄金。在未来的岁月里,柳州的高等教育将继续发挥其强大的驱动力,助力这座城市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公式

工业名城的荣光,属于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的后劲,来自创新和人才。

站在全区、全国、全球大局谋划“全球的柳州”和“柳州的全球”,高等教育大有可为。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柳州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应用好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回应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的迫切需要。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柳州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制造业急需的产品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等创新型紧缺人才,造就更多制造业领域急需的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等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践行者,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念在柳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媒体聚焦
【柳州日报】柳州教育 赋能发展 ——“教育优先 人才引领”系列报道(一)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4-07-15 13:11    |  作者: 全媒体记者 谢耘 周仟仟

柳州日报2024-07-15 03版

6月13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本报通讯员  蒋家斌  摄)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博士温俊霞(中)在柳工“上班”。(受访者供图)


西南腹地,柳江之畔,孕育了柳州这颗工业明珠。

如今,一所主要服务先进制造业的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注定给这颗工业明珠投射去更夺目的光芒。

回顾今年上半年,柳州取得的高等教育发展成就令人瞩目: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自治区批复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为基础设立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高校规模不断壮大,“中职—职业专科—职业本科”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高等教育这汪清泉,不仅滋养着柳州地方经济的发展脉络,也孕育出无数创新与求变的种子,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基础。

高等教育实现“新突破”

“能够定向培养满足企业发展所急需的稀缺人才”“为‘小米粉大产业’创造更多可能性”“向高层次科研创新人才培育拓展”……日前,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在我市制造业企业间引起了热议。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该校获批设立,是我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不少企业期待与其在科研创新、人才体系建设等方面加深探索、相互赋能、相互成就。

随着柳州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一幅高等教育的新蓝图徐徐展开——市委、市政府始终将高等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建设为主线,构建柳州特色高等教育体系;柳州高校规模实现新突破,目前有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柳州校区)、柳州职业技术大学4所本科层次大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智能制造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正在与电子科技大学筹备共建“广西电子信息高等研究院”,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从“十三五”末的8.5万多人增加到目前的12.3万多人;提质培优,柳州高校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实现了“十四五”时期办学质量的全面跃升,预计到2030年将建成对我市重点产业及新兴战略产业能有效支撑、与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的高等院校新格局。

科研攻关树立“新标杆”

高校扎根在柳州这个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务实与创新便是与生俱来的“烙印”,学校的发展与学科建设也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柳州各高校依托优势学科,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瞄准柳州汽车、钢铁、工程机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开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探索和研究。

6月30日,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历经7年建设正式通车。广西科技大学BIM研究中心承担了深中通道JD1合同段智能建造技术及工程管理方法的科研支撑工作,有效确保了机电安装工程的整体质量及项目管理效率,为深中通道的建设注入柳州力量。

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成为点燃柳州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火花。近年来,柳州高校高度重视内涵式发展,重点抓好教学质量提升,4所高职院校全部入选广西新一轮“双高”建设名单,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不断激发新动能。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前身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汽车研究院、柳州汽车检测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4家单位,共建广西汽车研究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研发中心等7个科研平台。由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楼华山博士牵头的高性能轻合金材料制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科研创新团队,与汽车配套企业柳州一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轮毂,通过添加稀土材料改善轮毂性能指标,成果已批量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产品,产生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

校企携手,以“新”促新、以“智”提质,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合力。广西科技大学持续实施一流学科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提质、科研能力提升、产教融合发展等十大工程,2024年3月工程学(Engineering)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柳州工学院获批各级各类科研平台12个,涉及土木工程、机械工程、食品科学、新能源等多个研究领域,与我市产业发展高度契合;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携手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企业组建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积极服务中小微企业,获国家授权专利942项,横向技术服务216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研发信号职教装备8项,助力企业实现创收1.2亿元。

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思想塑形、能力塑造的熔炉,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各高校以柳州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德育为先、技能为本,为莘莘学子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铺平道路,助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引擎。

以赛育人,是检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一块试金石。今年6月,第二十六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在柳州工学院举行,来自柳州工学院等36所院校的118支队伍参加线上和线下的比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是一项全国性学科竞赛,已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柳州工学院以举办此次大赛为契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为我市培养更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人才。

“柳州工匠”黄继宇是柳州工学院培养的一名优秀技能人才。在大学期间,黄继宇就带领车队夺得过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次冠军两次亚军的好成绩。如今他作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底盘调校技师,通过在工作中进行极限驾驶收集车辆操纵稳定性数据,通过调整弹簧、稳定杆、减震器等零部件参数,提升操纵稳定性。此外,他还积极投身到国产化芯片EPS控制器的调校当中,解决了国外对我们的芯片“卡脖子”的难题。

黄继宇作为我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广阔舞台作贡献、显身手,而高校中德才兼备的教师们,也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派驻企业“真刀真枪”地上岗工作,从中汲取货真价实的经验,在育人育才方面探索真知灼见。

“下学期我将带着从企业学到的宝贵经验,重返校园教书育人。”今年6月,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的温俊霞博士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派驻工作结束了。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她结合企业实际,通过研究提升了高强钢结构的焊接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推动中厚板高强钢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企业好评。“这段经历让我更明白以后怎么去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温俊霞说。

在柳州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土上,高等教育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产教融合、科研创新,还是双创教育和成果转化,都彰显柳州的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底气和实力。

长路险夷寻常事,信心赛过黄金。在未来的岁月里,柳州的高等教育将继续发挥其强大的驱动力,助力这座城市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公式

工业名城的荣光,属于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制造城的后劲,来自创新和人才。

站在全区、全国、全球大局谋划“全球的柳州”和“柳州的全球”,高等教育大有可为。

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柳州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应用好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回应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的迫切需要。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柳州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制造业急需的产品研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等创新型紧缺人才,造就更多制造业领域急需的工程师和大国工匠等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践行者,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才观念在柳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