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柳州联动 协同育人 ——“教育优先 人才引领”系列报道(三)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4-07-20 16:10    |  作者: 全媒体记者 谢耘 周仟仟

柳州日报2024-07-20 01版

教育优先,驱动柳州发展;产教融合,打造柳州样板。

如果说教育优先发展是柳州人共同的情怀,那么产教融合就是检验教育在柳州这座工业城市发挥效应的“试金石”。

当前,产教融合的“柳州样板”已成了一座灯塔:以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单位——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为热土,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密切联动。各平台合作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让“政校企”的手始终紧紧相牵。

协同

——沟通“政校企”全要素融合

7月11日,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10个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政府部门及相关牵头园区、企业、院校负责人等参会,分享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建设成果。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作为广西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单位,在会上分享了多元协同育人、联合体内发展成果互通等一系列实践经验。

“政校企”牵手协同育人,实现政策、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成功沟通政府、企业、学校全要素融合,实现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

联合体以广西柳州汽车城柳东新区为依托,产业基础扎实、职教资源丰富。柳东新区出台了《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引才育才奖励办法》,对在产教协同育人中表现良好的企业、学校、个人给予奖励,并设立“柳东新区奖学金”,对联盟中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奖励。同时,“政校企联盟”平台还及时发挥作用,定期发布人才需求及岗位预测信息,并根据企业一线岗位需求在生产一线预留岗位联合培养现代学徒等,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生产精准对接、精准供给。

政府“搭台”,校企“唱戏”。联合体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目前,我市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对接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建成以汽车+工程机械+轻工(智能家电)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专业群,遴选建设上汽通用五菱、优必选(人工智能)等74家市级产教融合企业,校企共建5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升级汽车智能网联等1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

提质

——畅通产业发展“内循环”

产教融合,打通了我市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共融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教育与柳州经济社会互嵌互融、共生协调的“内循环”,促进柳州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今年6月的毕业季,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的21岁学生杨胜禹获企业“抢招”——还没毕业就接到了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一毕业就“无缝”入职。杨胜禹之所以受用人单位重视,除他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该校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师黄镇财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参与建设“柳职—上汽通用五菱智慧汽车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在他看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黄镇财也通过校企育师“绿色通道”,主动到上汽通用五菱挂职锻炼6个月,了解行业“风口”。在企业,黄镇财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生产的新能源车编制《Air Ev车型电气手册》。他和团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高质量完成任务,助力G20峰会通勤用车保障服务。随后他还承接了上汽通用五菱多个海外车型的技术手册及培训资源的开发工作。

教育链串起人才链的同时,创新链也在赋能产业链。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搭建了智能制造赋能中心等15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5个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包括联合体成员企业在内的300多家市域企业开展了工艺开发、试制以及生产服务。如联合体为柳州方盛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提供横梁生产相关的工艺工装开发、夹具设计与制造等,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工艺改进,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平均产品的制造周期,实现了年产2万余件的生产效率。

除了上述的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我市还建设了柳州市现代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这一自治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及广西汽车装备数智化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西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西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协同共建、价值共享促进我市产教融合提质升级。

共生

——服务开放合作“外循环”

产教同行,共生共进。我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开放水平,各院校、企业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积极畅通服务东盟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外循环”。

日前,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铁职院)发布。这不仅是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发布的第一个技能等级证书体系,也是推进与东盟国家技能证书互认上取得的又一成果,实现职业教育标准和资源开放共享。

去年6月,柳铁职院与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以下简称马东铁)总经理部在柳州签署技术服务合同,柳铁职院为马东铁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本土化铁路人才培训提供解决方案,中国培训标准第一次走进马来西亚。项目实施“中文+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出系列铁路技术培训项目,共培训马来西亚本土化铁路人才108人。

产教融合,助力“中国智造”走向世界,也让中国技术惠及更多人。我市多措并举推进产教融合实现资源整合提升,开辟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赛道。

一是成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学院,重点培养支撑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高层次技术人才,解决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是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开展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印度尼西亚智能运载装备现代工匠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中国—印度尼西亚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强化“中文+职业技术技能”教育。

三是打造品牌输出标准,创建“实业领航、留学柳州”品牌,年度开展对外合作项目55个,累计招收留学生超过1000人,开展境外培训近1.2万人次。同时,标准输出持续取得突破,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获得自治区级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认定7项、国际化教材3项,占全区50%;国际化培训资源包9项,占全区近50%。此外,我市通过校企共建“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泰国分中心”“东风柳汽中国—老挝境外技术服务工坊”等一批海外基地,成功赋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线上线下年度培训海外员工超过6500人次。

短评

在柳州这座工业城市,产教融合的种子扎根于产业的沃土之中,遵循因产而生、向产而长、随产而兴的“生命规律”,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棵树,见证了我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历程,也展现了职业教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坚定步伐,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柳州样板”。

“柳州样板”在于“聚”。“政校企”全要素聚合,构建起政策、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体系,实现协同创新。

“柳州样板”在于“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互相嵌套融合,推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释放职业教育的澎湃动力。

“柳州样板”在于“转”。通过产学研结合,将院校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院校科研攻关课题,实现多方共赢。

展望未来,柳州职业教育将与企业相伴共生,抓住广西正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契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将桃李芬芳洒向异国他乡。



媒体聚焦
【柳州日报】柳州联动 协同育人 ——“教育优先 人才引领”系列报道(三)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4-07-20 16:10    |  作者: 全媒体记者 谢耘 周仟仟

柳州日报2024-07-20 01版

教育优先,驱动柳州发展;产教融合,打造柳州样板。

如果说教育优先发展是柳州人共同的情怀,那么产教融合就是检验教育在柳州这座工业城市发挥效应的“试金石”。

当前,产教融合的“柳州样板”已成了一座灯塔:以全国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单位——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为热土,实现人才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密切联动。各平台合作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让“政校企”的手始终紧紧相牵。

协同

——沟通“政校企”全要素融合

7月11日,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10个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政府部门及相关牵头园区、企业、院校负责人等参会,分享自治区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建设成果。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作为广西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单位,在会上分享了多元协同育人、联合体内发展成果互通等一系列实践经验。

“政校企”牵手协同育人,实现政策、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成功沟通政府、企业、学校全要素融合,实现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

联合体以广西柳州汽车城柳东新区为依托,产业基础扎实、职教资源丰富。柳东新区出台了《柳东新区政校企联盟引才育才奖励办法》,对在产教协同育人中表现良好的企业、学校、个人给予奖励,并设立“柳东新区奖学金”,对联盟中校企合作的“订单班”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奖励。同时,“政校企联盟”平台还及时发挥作用,定期发布人才需求及岗位预测信息,并根据企业一线岗位需求在生产一线预留岗位联合培养现代学徒等,实现教育教学与岗位生产精准对接、精准供给。

政府“搭台”,校企“唱戏”。联合体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目前,我市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对接产业布局动态调整,建成以汽车+工程机械+轻工(智能家电)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专业群,遴选建设上汽通用五菱、优必选(人工智能)等74家市级产教融合企业,校企共建5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升级汽车智能网联等18个校内(外)实训基地。

提质

——畅通产业发展“内循环”

产教融合,打通了我市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贯通共融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教育与柳州经济社会互嵌互融、共生协调的“内循环”,促进柳州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

今年6月的毕业季,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业的21岁学生杨胜禹获企业“抢招”——还没毕业就接到了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抛来的“橄榄枝”,一毕业就“无缝”入职。杨胜禹之所以受用人单位重视,除他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该校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柳州职业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师黄镇财对此深有感触,他曾参与建设“柳职—上汽通用五菱智慧汽车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在他看来,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黄镇财也通过校企育师“绿色通道”,主动到上汽通用五菱挂职锻炼6个月,了解行业“风口”。在企业,黄镇财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生产的新能源车编制《Air Ev车型电气手册》。他和团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高质量完成任务,助力G20峰会通勤用车保障服务。随后他还承接了上汽通用五菱多个海外车型的技术手册及培训资源的开发工作。

教育链串起人才链的同时,创新链也在赋能产业链。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搭建了智能制造赋能中心等15个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5个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为包括联合体成员企业在内的300多家市域企业开展了工艺开发、试制以及生产服务。如联合体为柳州方盛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提供横梁生产相关的工艺工装开发、夹具设计与制造等,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工艺改进,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平均产品的制造周期,实现了年产2万余件的生产效率。

除了上述的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我市还建设了柳州市现代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这一自治区市域产教联合体,以及广西汽车装备数智化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西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广西轨道交通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协同共建、价值共享促进我市产教融合提质升级。

共生

——服务开放合作“外循环”

产教同行,共生共进。我市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开放水平,各院校、企业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积极畅通服务东盟面向全球的开放合作“外循环”。

日前,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柳铁职院)发布。这不仅是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发布的第一个技能等级证书体系,也是推进与东盟国家技能证书互认上取得的又一成果,实现职业教育标准和资源开放共享。

去年6月,柳铁职院与中国交建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以下简称马东铁)总经理部在柳州签署技术服务合同,柳铁职院为马东铁建成后的运营与维护、本土化铁路人才培训提供解决方案,中国培训标准第一次走进马来西亚。项目实施“中文+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出系列铁路技术培训项目,共培训马来西亚本土化铁路人才108人。

产教融合,助力“中国智造”走向世界,也让中国技术惠及更多人。我市多措并举推进产教融合实现资源整合提升,开辟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赛道。

一是成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学院,重点培养支撑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高层次技术人才,解决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是建设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开展柳州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印度尼西亚智能运载装备现代工匠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中国—印度尼西亚新能源汽车现代工匠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强化“中文+职业技术技能”教育。

三是打造品牌输出标准,创建“实业领航、留学柳州”品牌,年度开展对外合作项目55个,累计招收留学生超过1000人,开展境外培训近1.2万人次。同时,标准输出持续取得突破,柳州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获得自治区级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认定7项、国际化教材3项,占全区50%;国际化培训资源包9项,占全区近50%。此外,我市通过校企共建“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泰国分中心”“东风柳汽中国—老挝境外技术服务工坊”等一批海外基地,成功赋能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线上线下年度培训海外员工超过6500人次。

短评

在柳州这座工业城市,产教融合的种子扎根于产业的沃土之中,遵循因产而生、向产而长、随产而兴的“生命规律”,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棵树,见证了我市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的历程,也展现了职业教育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坚定步伐,成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柳州样板”。

“柳州样板”在于“聚”。“政校企”全要素聚合,构建起政策、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体系,实现协同创新。

“柳州样板”在于“链”。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互相嵌套融合,推动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释放职业教育的澎湃动力。

“柳州样板”在于“转”。通过产学研结合,将院校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校企合作,将企业技术难题转化为院校科研攻关课题,实现多方共赢。

展望未来,柳州职业教育将与企业相伴共生,抓住广西正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的契机,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将桃李芬芳洒向异国他乡。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