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数智赋能 向新而行 ——柳州教育拥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质量提升综述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5-02-28 10:40    |  作者: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柳州日报2025-02-28 04版


2025年柳州市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由柳州市教育融媒体中心打造的AI数字人“柳同学”,带领全市师生一同走进智慧课堂,开启新学期。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市多所学校新学期课堂的关键词之一。2月25日,“诺奖计划”人工智能课程学术专家给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本部的同学们,上了一堂“智慧课”,启蒙科学教育。

近年来,柳州教育用好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开启教育的“未来之门”,提质赋能,让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掌握主动权,促进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均衡发展。

新智能·搭平台提质减负

人工智能带给教育变革多方挑战的同时,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多重机遇。

柳州教育依托区域特色项目,成功打造了区域AI教育共同体,创新提出“1基座+3体系”建设模式,提升教师数据治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教学教研资源共享。

经过实践探索,这一模式在我市70余所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平台打破了教育系统内的“数据孤岛”,利用“云教研”平台建立教师和校际的教研互通,促进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提升。这不仅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同时,柳州教育持续投入,在试点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引入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等。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八中学、柳州市东环路小学3所学校,入选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新学习·趣味课堂提素养

市文华中学教育集团学院路校区2312班的开学第一课,班主任赵凡淇融入DeepSeek,带领同学们感受中国科技的实力。市东环路小学二年级5班的同学,收到了一份AI职业照,未来提前“照”进现实。

人工智能赋予教学“个性化”,为师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市壶西实验中学的校本课程《3D创意设计》,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可触摸、可感受的动手操作,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教学难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推广《AI上未来智造者》系列课程,结合学龄特点进行贯通式学习,实现课程资源的体系化,构建起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人工智能浪潮也催促职业院校开始变革,探索新路径迎接新挑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职业岗位应用场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开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和育人方式创新,致力于提升全体师生的数字素养。

新未来·AI赋能教育教学

教师是数字教育的核心参与者。

市东环路小学专门为信息科技、科学等学科教师开展人工智能的专业培训,让他们熟悉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广开门路。

柳州教育结合实际,拓展融合各类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目前已拓展新应用14个,其中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平台就是新应用之一,为教师成长拓展“第三空间”。

在柳州市“初中强校工程”第二场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上,市第八中学副校长叶晓云介绍,该校教师依据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给出的诊断性证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和层次的训练项目。

柳州教育通过打造“AI教练智能教育名师团队”,以名师引领推动整体团队专业发展,重点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师资。通过赛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更具趣味性的课堂。 



媒体聚焦
【柳州日报】数智赋能 向新而行 ——柳州教育拥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质量提升综述
来源: 柳州日报  |   发布日期: 2025-02-28 10:40    |  作者: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柳州日报2025-02-28 04版


2025年柳州市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由柳州市教育融媒体中心打造的AI数字人“柳同学”,带领全市师生一同走进智慧课堂,开启新学期。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我市多所学校新学期课堂的关键词之一。2月25日,“诺奖计划”人工智能课程学术专家给市弯塘小学教育集团本部的同学们,上了一堂“智慧课”,启蒙科学教育。

近年来,柳州教育用好人工智能这把“金钥匙”开启教育的“未来之门”,提质赋能,让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掌握主动权,促进我市人工智能教育均衡发展。

新智能·搭平台提质减负

人工智能带给教育变革多方挑战的同时,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多重机遇。

柳州教育依托区域特色项目,成功打造了区域AI教育共同体,创新提出“1基座+3体系”建设模式,提升教师数据治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加强教学教研资源共享。

经过实践探索,这一模式在我市70余所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得到广泛应用。数字化平台打破了教育系统内的“数据孤岛”,利用“云教研”平台建立教师和校际的教研互通,促进乡村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提升。这不仅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同时,柳州教育持续投入,在试点学校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引入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常态化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等。柳州铁一中学、柳州市第八中学、柳州市东环路小学3所学校,入选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新学习·趣味课堂提素养

市文华中学教育集团学院路校区2312班的开学第一课,班主任赵凡淇融入DeepSeek,带领同学们感受中国科技的实力。市东环路小学二年级5班的同学,收到了一份AI职业照,未来提前“照”进现实。

人工智能赋予教学“个性化”,为师生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市壶西实验中学的校本课程《3D创意设计》,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可触摸、可感受的动手操作,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教学难题。

近年来,我市通过推广《AI上未来智造者》系列课程,结合学龄特点进行贯通式学习,实现课程资源的体系化,构建起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目前,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

人工智能浪潮也催促职业院校开始变革,探索新路径迎接新挑战。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职业岗位应用场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开展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管理模式和育人方式创新,致力于提升全体师生的数字素养。

新未来·AI赋能教育教学

教师是数字教育的核心参与者。

市东环路小学专门为信息科技、科学等学科教师开展人工智能的专业培训,让他们熟悉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广开门路。

柳州教育结合实际,拓展融合各类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目前已拓展新应用14个,其中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平台就是新应用之一,为教师成长拓展“第三空间”。

在柳州市“初中强校工程”第二场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上,市第八中学副校长叶晓云介绍,该校教师依据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给出的诊断性证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设计出更符合学生需求和层次的训练项目。

柳州教育通过打造“AI教练智能教育名师团队”,以名师引领推动整体团队专业发展,重点打造高水平人工智能师资。通过赛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度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更具趣味性的课堂。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