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工业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我市着力打造“工业思政课”育人品牌综述

来源: 柳州1号APP  |   发布日期: 2025-10-31 15:55    |  作者: 柳州1号APP

汽车能在路上风驰电掣,靠的是什么?10月13日,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在生产线旁上了一堂沉浸式“工业思政课”。

从课堂教学的理论讲解,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联动,“工业思政课”的育人触角延伸至柳州各大中小学校。这意味着,我市着力推动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卓有成效,成功打造了“工业思政课”育人品牌。


课堂“走出去”

融入工业场景更鲜活


近日,《科技日报》重磅推出“我最心动的科技打卡地”征集展示活动。其中一期打卡了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探秘全球首个岛式智造工厂,解锁汽车“智造”梦工厂。

从钢板到“神车”,车间不仅是火热的生产一线,也是全民近距离感受柳州工业发展的窗口,更是培育学子匠心的生动课堂。

在柳州,“工业思政课”的教室不止于此。聚焦柳州产业特色,学校善用社会“大课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到柳州工业博物馆、广西汽车集团、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等实践基地,将课堂融入工业场景。

持续深耕“工业思政”品牌,更多青少年通过柳州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读懂创新的内涵,从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中感悟担当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发了“传统工业寻根”“新兴产业探秘”“优势产业赋能”等主题实践路线,编制“行走的工业思政课”实践指导手册。


前茅小学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螺蛳粉生产基地


市教育局与高校密切协作,推动形成由广西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牵头、38所中小学组建的市级教研实践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教研实践活动,构建政校联动、纵横融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


内容“活起来”

多形式激发学子匠心


2025年柳州市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全市大中小学学生同上了一堂“工业思政课”,研读柳州百年工业的辉煌历程。迄今,我市已连续5年开展大中小学同上“开学第一课”,累计观看量突破150万人次。


2025年柳州市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


上好社会“大课堂”,守好校内“小课堂”。2025年秋季学期,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郑志明受邀到柳州市第八中学宣讲,他以“大师工匠成长路上的追梦人”为主题,用自身经历激发58名学子匠心。

6月27日,在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原创的工业题材音乐剧《星火未烬》拉开思政课的序幕。这堂课由学校德育中心研究中心主任经本明主讲,以“工业强国梦,匠心铸未来”为主题,不仅推进了学校的工业思政特色教育,更将工业基因融入思政教育,助力培育新时代能工巧匠。

“工业思政课”的授课老师,有大国工匠、广西工匠、柳州工匠,也有学校思政老师、企业一线工人。今年,市委、市政府评选出100名“柳州市模范教师”,其中思政课教师占比12%。近3年,我市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600余场,覆盖师生80万人次。

此外,我市还构建了“小学启蒙认知、初中研学体悟、高中探究分析、大学实践创新”递进式课程体系,市级投入50万元优化10所校级“工业思政课”实践教学场馆,带动县区38所中小学建设“小而精”特色场馆,遴选建设“工业思政课”双百精品课程,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方法“新起来”

多手段办好思政教育


如何把思政理论讲“透”、讲“活”?如何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

为破解这些难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红色工业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立体化思政育人场景,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工业文化“大思政课”。

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推出“名师讲堂”系列讲座,通过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围绕学生关切的热点话题,打造集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品牌讲堂,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传承工业基因,弘扬工业文化。我市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改革开放史”等虚拟仿真资源包350个,成立数智化教学研究中心,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思政课的“问诊把脉”和反馈提升。

同时构建“1399N”“工业思政课”育人体系,发布柳州市大中小学“工业思政课”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工业思政课”教育联盟,将工匠精神和实业报国理念融入全学段思政教育,高质量打造具有柳州辨识度的“工业思政课”育人品牌。



工作进展情况
传承工业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我市着力打造“工业思政课”育人品牌综述
来源: 柳州1号APP  |   发布日期: 2025-10-31 15:55    |  作者: 柳州1号APP

汽车能在路上风驰电掣,靠的是什么?10月13日,柳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在生产线旁上了一堂沉浸式“工业思政课”。

从课堂教学的理论讲解,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联动,“工业思政课”的育人触角延伸至柳州各大中小学校。这意味着,我市着力推动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卓有成效,成功打造了“工业思政课”育人品牌。


课堂“走出去”

融入工业场景更鲜活


近日,《科技日报》重磅推出“我最心动的科技打卡地”征集展示活动。其中一期打卡了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探秘全球首个岛式智造工厂,解锁汽车“智造”梦工厂。

从钢板到“神车”,车间不仅是火热的生产一线,也是全民近距离感受柳州工业发展的窗口,更是培育学子匠心的生动课堂。

在柳州,“工业思政课”的教室不止于此。聚焦柳州产业特色,学校善用社会“大课堂”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到柳州工业博物馆、广西汽车集团、柳州螺蛳粉产业园等实践基地,将课堂融入工业场景。

持续深耕“工业思政”品牌,更多青少年通过柳州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读懂创新的内涵,从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中感悟担当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市还开发了“传统工业寻根”“新兴产业探秘”“优势产业赋能”等主题实践路线,编制“行走的工业思政课”实践指导手册。


前茅小学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螺蛳粉生产基地


市教育局与高校密切协作,推动形成由广西科技大学等5所高校牵头、38所中小学组建的市级教研实践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教研实践活动,构建政校联动、纵横融通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


内容“活起来”

多形式激发学子匠心


2025年柳州市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全市大中小学学生同上了一堂“工业思政课”,研读柳州百年工业的辉煌历程。迄今,我市已连续5年开展大中小学同上“开学第一课”,累计观看量突破150万人次。


2025年柳州市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


上好社会“大课堂”,守好校内“小课堂”。2025年秋季学期,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郑志明受邀到柳州市第八中学宣讲,他以“大师工匠成长路上的追梦人”为主题,用自身经历激发58名学子匠心。

6月27日,在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师生原创的工业题材音乐剧《星火未烬》拉开思政课的序幕。这堂课由学校德育中心研究中心主任经本明主讲,以“工业强国梦,匠心铸未来”为主题,不仅推进了学校的工业思政特色教育,更将工业基因融入思政教育,助力培育新时代能工巧匠。

“工业思政课”的授课老师,有大国工匠、广西工匠、柳州工匠,也有学校思政老师、企业一线工人。今年,市委、市政府评选出100名“柳州市模范教师”,其中思政课教师占比12%。近3年,我市累计开展理论宣讲1600余场,覆盖师生80万人次。

此外,我市还构建了“小学启蒙认知、初中研学体悟、高中探究分析、大学实践创新”递进式课程体系,市级投入50万元优化10所校级“工业思政课”实践教学场馆,带动县区38所中小学建设“小而精”特色场馆,遴选建设“工业思政课”双百精品课程,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方法“新起来”

多手段办好思政教育


如何把思政理论讲“透”、讲“活”?如何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

为破解这些难题,柳州城市职业学院通过红色工业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构建立体化思政育人场景,打造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工业文化“大思政课”。

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推出“名师讲堂”系列讲座,通过邀请校内外名师、专家、围绕学生关切的热点话题,打造集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品牌讲堂,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传承工业基因,弘扬工业文化。我市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发“改革开放史”等虚拟仿真资源包350个,成立数智化教学研究中心,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思政课的“问诊把脉”和反馈提升。

同时构建“1399N”“工业思政课”育人体系,发布柳州市大中小学“工业思政课”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建设“工业思政课”教育联盟,将工匠精神和实业报国理念融入全学段思政教育,高质量打造具有柳州辨识度的“工业思政课”育人品牌。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