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我市打造优质普通高中成果展示之柳州铁一中学
柳州日报2023-07-26 05版
柳铁一中柳东校区校园环境优美。
柳铁一中学子徜徉在校园里。
课堂上,柳铁一中学子积极互动。
柳铁一中教师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试卷。
柳铁一中老师给三江中学学生进行高考复习讲座。 (三江中学供图)
教育要振兴,理念须先行;教育要发展,思路须创新。
从全区首批示范性高中到全国百强名校、广西唯一一所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77年来,柳州铁一中学(以下简称柳铁一中)一直在教育海洋里破浪前行。这离不开柳铁一中紧跟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以及大胆探索教育改革的勇气和精神。
从“九五”到“十四五”,柳铁一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开展内部机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程研发管理、探索共生教育模式和“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高考成绩连创辉煌,进一步彰显了一所自治区老牌优质高中的责任担当和品牌魅力。
1
“全人课程”育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柳铁一中校长龙玫介绍,作为教育者,一直在思考柳铁一中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再多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还是努力把高考一本上线率再提高几个百分点?当然,这些都是重要的,但是,这些可量化、易显现、通常被认为能代表“学校教育质量”的数字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全面发展并且个性彰显的高素质人才。
一直以来,柳铁一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2015年,该校实施“全人教育”,再次明确学校总体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自信力、质疑力、行动力、创新力的全面发展并个性彰显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发掘学生的学科潜质,启迪学生的学科思维,涵养学生的学科特长。
2015年,学校努力打造“全人课程”,以“铁肩担责、务本成人”的课程理念,构建“负责任,能感恩;广兴趣,善学习;重实践,敢创新;乐健体,会生活;有素养,懂审美”为课程目标的“全科学、全语言、全艺术、全社会、全健康”的五全课程群。
在开展“全人课程”过程中,学校坚持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兴趣、特长与服务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学科、专业、职业联系起来。同时还坚持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加强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在优质人才土壤的孕育下,柳铁一中涌现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好青年,如2015级学生梁博文克服身体缺陷,不畏艰难,发奋学习,被评为2016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梁中昱同学在2020年获得“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近三年来,该校获得学科奥赛省级一等奖百余人,全国二等奖2人、三等奖10人,同时三年里有十余人通过强基计划进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2020年1月,柳铁一中成立了拔尖人才培养部。在不断完善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框架之下,该校形成了“选苗、成志、培养、评价、反馈、重构”的闭环管理模式以及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支撑普通学生更为普遍的成人成才需求。
2
“三位一体”助学子圆梦
“我从小地方来到柳铁一中,由于基础薄弱,曾迷茫、彷徨,是老师的鼓励激起我内心拼搏的勇气与动力。”2022届毕业生曾铭辉的“铁一记忆”里,母校是一个温暖、奋进的大家庭,最终助他实现考上清华大学的梦想。
无论来自哪里,无论起点高低,柳铁一中致力于助力每一个怀揣梦想的学子实现梦想,发光、发亮。
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柳铁一中副校长莫邦哲介绍,近年来该校探索构建“初中—高中—大学”三位一体联合培养模式,初中选苗,高中育才,大学成才,真正打通初中、高中、大学人才培养一体化通道,为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铺平道路。该校设置了六级课程体系——初高中衔接课程、高中常规课程、强基计划课程、大学选修课课程、学科竞赛类课程、实践拓展性课程,培养在物理、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等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为他们将来能成为这些领域的领军人物打下扎实的基础。
2021年5月,柳铁一中成为广西唯一入选清华大学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的中学。同时,该校还是北京大学“博雅基地”首批三星级共建基地和众多“双一流”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2023年2月,柳铁一中又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订了协议,成为其“优秀生源基地”。该校充分利用这些国内顶尖大学的资源优势,打造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衔接的融合课程,邀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的全国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物为学生开设人文、科技、学科前沿等方面的讲座,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身在柳州就能感受到科学前沿的魅力,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科兴趣。
学生在中学接受了相关基础学科培训,锻造了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品质,有助于他们进入大学后取得更大成就。如2014届毕业生安云龙在清华大学本科期间担任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随后在清华大学读博;2016届毕业生张惠君当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2019年,她又被保送北大研究生。
3
深耕“三新”提质量
今年4月,一堂政治学初、中、高同课异构暨教学研讨会在柳铁一中举行,初级教师胡碟、中级教师杜俊平、高级教师穆伟栋分别以不同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展示《社会主义历史主体》这一课程内容。精彩的教学展示获得了师生及同行的好评。
同课异构,“议”样精彩。2022年,该校开展“全市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讨活动暨柳州铁一中学‘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初、中、高级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为新思路、新方法、新教学(以下简称“三新”)方式搭建了交流平台,凝练出共生课堂的类型、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形成一套可以借鉴的共生课堂体系,实现师生共赢,达到探索新教学渠道、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这也是该校基于“三新”的一次教研探索。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引擎与助推器。一直以来,柳铁一中重视抓实抓细教育科研工作,通过抓课题、深耕“三新”改革等措施,提升办学质量,助力学校发展。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三新”教育教学改革。柳铁一中把“三新”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管理环节之中,加强教研力量,办好学科基地;深化教学研究,构建“三新”课堂;精确考试分析,提高命题质量;抓实、抓细、抓深教学过程,有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该校注重做好教育教学成果的培育、提炼和推广,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挖掘、梳理、提炼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目前该校拥有化学、物理、数学、英语等4个自治区级学科课程基地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8个市级学科基地。2021年该校教学成果获奖丰富,共有6项教学成果获市级奖励,1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同时两项教学成果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学校通过立项的区级课题7项、市级课题7项、校级课题35项。2023年该校在柳州市教学成果评选中取得2项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4
“教共体”实现优教共享
7月8日,柳铁一中“一山亭”建设奠基仪式在柳铁一中柳东校区举行,以此纪念柳铁一中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中学“教共体”结对帮扶取得优异成绩。
2021年7月29日,柳铁一中与三江中学签订“乡村振兴 教育共建”协议,两校通过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等模式,建设教育共同体,合力推动侗乡教育振兴。
“很幸运,在我的高三生涯,正好赶上了柳铁一中老师的支教,正是这次难得的机会,改变了我原本的高中生活。”“他们的到来,让我们的教学质量更好,学习氛围更浓厚,班风更优良。”……高考结束后,柳铁一中驻三江中学副校长、2012班班主任牛萍,收到了学生们的毕业信。同学们真挚朴实的感言让牛萍欣慰,同学们努力奋斗的硕果让她骄傲:三江中学一本上线率连续两年翻番,上线人数和高分数均创历史新高。
2021年成立“教共体”以来,柳铁一中派出9名骨干教师常驻三江中学支教。他们将柳铁一中优秀的办学理念、教育精神、备考文化等带到三江中学,促进三江中学工作作风进一步优化,形成积极、拼搏的工作、学习氛围。
牛萍说,他们对三江中学从课程安排到课表设置等教学安排进行调整,让学生们科学备考。同时通过有针对性地开班会、谈心、学科结对帮扶等方式,加强思想引领、学法指导、解题技巧指导。对于2022届的学生,柳铁一中老师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晚自修时间通过网课对三江中学学生进行培优,使更多学生获益。每周六,柳铁一中还安排老师到三江中学基地班授课,让三江中学师生不出三江、不出校门,就能零距离聆听名师授课。
受益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三江中学的教师们。在教研、师资培训方面,柳铁一中倾囊相授,实现教研同步、教学资源共享。柳铁一中通过集中研修、参观交流、定岗或跟岗学习等方式,提升三江中学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创新做好侗乡名师“青蓝工程”。7月初,柳铁一中和三江中学教育共同体在城站校区举办新入职教师培训活动,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
除了三江中学,柳铁一中还与那坡中学、象州中学结成了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结对学校,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县乡,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周宁摄)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