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栽得桃李三千树 化作鲲鹏九万里 ——我市打造优质普通高中成果展示之柳州高级中学
柳州日报2023-07-27 02版
柳高学生获首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
柳高高新校区 (周宁 摄)
老师指导学生
朗读
柳高高新校区校园一角 (周宁 摄)
柳高柳南校区校园一角
这个7月,柳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柳高)很“热”。今年高考,柳高硕果累累,全面丰收,多项指标领先全区。
让学校“热”起来的,是一批带“主角光环”学生的到来——随着各大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到来,他们回到学校领取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领取“硕果”。
作为柳州最早的官办学堂,柳高自1907年建校以来,凭何屡创佳绩?为何屡结硕果?“在多年育人中,学校开创了‘一首两翼三足四风五建’新的办学思路。”柳高校长梁树颖的一席话,道出了学校勇立潮头的秘诀。
栽得桃李三千树,化作鲲鹏九万里。
透过百年柳高的校门回望,一批批青春面孔带着柳高所赋予的知识和品格从这里走出,走向更加出彩的自己,走向大有可为的新世界,走向波澜壮阔的新天地。
此情此景,亦是对该校“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办学理念的最好注脚。
选优培强 个个都发光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仰望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在柳高,这些“仰望星空的人”不断被激发潜力,演绎“自古英雄出少年”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故事。
说一个选择柳高的理由,新生家长陈慧清坦言:“学校始终把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这是吸引她和女儿李佳信的重要原因。
高中阶段是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关键阶段,起到奠基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拔尖创新人才,柳高在多年的办学中,拿出了一份“实践样本”——“基础宽厚、素质全面、特长突出、勇于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和校本课程体系。
在柳高,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多元且包容。培养产生的影响不仅是“术”上的探索和领跑,更是“道”上的坚守和引领。
对此,柳高毕业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祖充深有感触。
大学本科就读期间,祖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物理学顶级杂志《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3篇;在读研究生一年级时,他作为负责人搭建完成了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研究中心实验室……
像祖充这样从柳高毕业后进入大学,在相关领域中起到领军作用的学生,不胜枚举。可以说,他们能在大学乃至学科领域中取得突出成就,与在柳高形成的优秀学习能力和素养密切相关。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
没有高素质的老师,难以培养出“高、精、尖”的拔尖人才。柳高拥有一个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成绩突出的学科竞赛教练团队。柳高校长梁树颖介绍,学校十分重视教练团队的建设,要求教练朝着“五个一”努力,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练就一流的教育教学基本功,精通一门教材大纲及竞赛大纲,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创出一流的高考成绩和竞赛成绩。
2009年,该校学生覃亮获得广西第一枚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同年蒋希奕获得广西第一枚中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2010年,李伯诚获得20世纪90年代后广西第一枚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至此,柳高实现广西在信息、化学两大学科竞赛上的金牌从无到有的突破。
十多年来,柳高拔尖人才培养成绩斐然,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金牌14枚、银牌44枚、铜牌67枚,省级一等奖859人次。截至2022年,柳高在广西五大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全国赛事金牌数量位居广西第一。
目前,柳高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学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双一流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在2022全国500强中学之四大学科竞赛“省一”排行榜上位居前列。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柳高校长梁树颖表示,学校将继续强调“尊重学生差异”,培养真正有能力、有抱负、有文化、有内涵的全国一流的通才。
科技教育 人人能出彩
68%,98%。
这两个数字分别代表:柳高68%以上的专职教师参与特色课程和活动,98%以上的学生接受了科技特色教育。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让优秀遇见美好。柳高,有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自由与自律的完美结合,这些都坚定了梁科艺当年的选择。
“度过的三年,我不仅收获累累硕果,还纵享沿途风光。”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的梁科艺回想起与柳高的相遇,正始于一场信息学竞赛上,柳高浓厚的信息科学教学氛围深深吸引了他。
梁科艺的选择没有错。
柳高把科技教育特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以“科学强基、技术赋能、创新出彩”为核心理念的科技特色教育模式。去年,柳高因科技教育成果显著,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特色普通高中”。
“学校专门组建了科技教育团队,融合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力量,深化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柳高党委书记韦振益介绍,在“科技”加持下,柳高实现了“四个一流”。
一校两区,不论是现代大气的高新校区,还是古朴典雅的柳南校区,科技教育则贯穿两校区之间,充盈着校园的每个角落。
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柳高导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和机构的导师开设“清北学术创新课程”,涉及学生兴趣及最新的专业学术前沿动态。
“科技+德育”科技主题教育活动、“科技+智育”机器人和无人机课程、“科技+体育”无线电猎狐课程、“科技+美育”无人机航拍课程、“科技+劳育”开源硬件设计课程……以“科技+五育”为支点,柳高在办学中自主研发了一套科技与人文结合的科技特色课程体系。
呵护好奇心,激发想象力。
在柳高,以课题为基点,同学们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个性进行选择,在课程学习中收获独具创新的优质研究成果。
近年来,柳高1名学生荣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自治区主席奖”、5名师生荣获“柳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
当科技遇上创新,很多人说是“寂寞的长跑”,但在柳高,永远有“同行者”。
14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组成了信息技术教研组。承担起信息技术常规教学,以及信息学奥赛、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科技创新等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辅导和竞赛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
优质的师资力量,让莘莘学子风华正茂,助同学青春飞扬。
“知识输入”向“科创输出”自然水到渠成,柳高学生先后在各项科技创新类赛事中获国际赛事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5枚;国家级赛事金奖7项,银奖13项,铜奖19项;自治区级赛事一等奖约40个。
在今年4月落下帷幕的第20届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东盟国家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柳高代表团成绩斐然:该校学生盛明昊和吴浩枫拿下综合技能项目一等奖,刘冠灵在创意编程和创意设计Micro:bit项目获得一等奖。
柳高正通过一系列“科技感”十足的课程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教研实践 处处是硕果
教育是成风化人的事业,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
在这份八桂出彩的事业中,柳高以教研“软实力”构筑起了发展“硬支撑”。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3月底,柳高举行“2022-2023年度柳州高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活动,13个学科的69位选手同台竞技,通过现场备课、说课和模拟上课三个比赛环节,展现专业技能水平和教师队伍风采。
在柳高,每一分潜力都被看见,每一个想法都被回应。学校挖掘教师的教学潜力,向高质量教育迈进,组建了一个个团队,开展了精准教学研究,也给出了生动的实践成果:
——吴美春副校长带领团队,自2013年起至今,在“学生学习志趣的生成逻辑和发展内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三级递进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凝结成了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并在合作学校进行有效推广。
——王上锐老师领衔的柳高生物教研团队,创新性地提出“真·理·情”高中生物学育人文化,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或者真实困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主思考、共同讨论、积极分享、情感交流。
——郑雪老师带领团队构建了高中生语文“369”阅读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三三系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规划。
——党委副书记覃方确带领团队依托自主创建的“柳高云”大数据云平台,确立了数据驱动“教学评一体化”精准教学与测评的程序及操作规范,在技术研发、教研以及教学上均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苏秋湘老师自2015年以来,积极进行“创意摄影”校本课程开发,并结合自己31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4413”大单元教学模式,达到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多年的实践中,柳高通过“教研”这一“利器”,不断在教育质量上做“加法”,推动学校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也不断刷新录取全国著名高校人数的纪录,每年向中国一流大学输送优秀学子近2500人。
近五年,柳高有49项市级以上课题获得结题,教师在省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8篇。目前,在研课题83项,其中,自治区级课题23项,市级课题60项。
此外,柳高以数据驱动推动教学实践精准化,教师的教学教研显著提高,先后发表专著《基于TAM理论的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模式研究》和《大数据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等。
春风催桃李,满园竞芳菲。
如今,柳高还拥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6个学科课程基地,是全区拥有自治区级学科课程基地最多的高中。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也是忠实的记录者。柳高校长梁树颖表示,接下来,柳高会凭着敢闯敢干的激情,怀着和风细雨的关心,聚焦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努力培养“人格健全、自主发展,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努力建设成为广西领先、全国一流的学校,让柳高的下一程更出彩。 (周仟仟 韦苏玲)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柳高提供)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