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柳州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解读

来源: 柳州1号  |   发布日期: 2024-08-26 10:37    |  作者: 柳州1号

五育并举、公平普惠、“三新”改革、产教融合、培德育能是2023年柳州教育的“高频词”。去年一年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队伍建设年”“质量提升年”和“效能优化年”活动,教育汇聚成前行力量。这力量,与人民幸福同频、与城市发展共向。


踏入2024年,柳州新一年的教育工作如何前行?今年两会期间,市教育局以书面形式作的《2023年柳州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作出回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师强教、内培外引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以更高的站位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奋力开创柳州教育的新局面。


01

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教育,一头担着千家万户的希望,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去年,我市深入开展了“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全市提供幼儿园学位5.4万个,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9.47%,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质发展,还入选全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验区。

柳州市柳江区教育幼儿园开学首日


面对小学入学高峰年,去年全市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4万个,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7.27万人,同比增加6000余人。教育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建成覆盖各县区教育共同体50个,参与学校129所,惠及学生18.7万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和薄弱地区辐射。

柳州市第十五中学本部滨江西校区开学首日


柳州市和平路小学学生开展书画活动


优质高中学位有效扩增。全市高中招生30321人,比自治区下达任务数增加2946人,连续4年保持高中招生人数稳定增长,保持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5%以上。目前全市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占比、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数量及占比、自治区级学科基地数量均居全区第一。

州铁一中学学生


此外,我市聚焦开放合作,产教融合纵深推进。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广西唯一),3所高职院校分别牵头组建的工匠学院入选广西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为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提供支持。


02

优师强教卓有成效


2023年,我市除了在教学质量上取得显著进步,通过“队伍建设年”“效能优化年”活动,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服务能力水平等亦有效提升。


在“队伍建设年”方面,强化党的政治引领、聚焦培德育能,锻造高素质教育队伍。稳慎推进318所学校完成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遴选20所师德教育基地校。与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市培养卓越校长100名、高中学科卓越教师100名,全力造就一批在广西有影响力的基础教育教学领军人才。截至2023年,我市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

柳州市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学员遴选正式启动


在“效能优化年”方面,完成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平台建设。柳州市教育大数据平台投入应用,赋能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及决策水平。去年10月,柳州市教育局“数字化转型赋能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2022—2023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为广西唯一入选的全国18个地市级案例之一。


03

开创柳州教育新局面


2024年,我市教育系统将通过注重固本强基、发展素质教育、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育等,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发展之基。

柳州市德润小学学生

新的一年,我市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劳动教育与本土实践、职业技术融合育人。激活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构建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同时,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探索推进一批试点幼儿园开展延时托管服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计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4个,预计新增学位0.6万个。实施“初中强校”工程,提升初中教育整体质量,办好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分类发展,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课程体系。深化“三新”改革,力争2024年首届新高考取得关键性突破。


在职业教育上,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培育广西轨道交通等2至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启动培育一批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运载装备等2至3家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持续提升柳州职业教育面向东盟国际合作能力。


此外,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优师惠师行动,实施“名师入柳、柳子回归”人才引进项目和“双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养项目,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



图解柳州教育数据
2023年柳州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解读
来源: 柳州1号  |   发布日期: 2024-08-26 10:37    |  作者: 柳州1号

五育并举、公平普惠、“三新”改革、产教融合、培德育能是2023年柳州教育的“高频词”。去年一年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队伍建设年”“质量提升年”和“效能优化年”活动,教育汇聚成前行力量。这力量,与人民幸福同频、与城市发展共向。


踏入2024年,柳州新一年的教育工作如何前行?今年两会期间,市教育局以书面形式作的《2023年柳州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作出回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师强教、内培外引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以更高的站位推进教育优先优质发展,奋力开创柳州教育的新局面。


01

教育发展提质增效


教育,一头担着千家万户的希望,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去年,我市深入开展了“质量提升年”活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023年,全市提供幼儿园学位5.4万个,满足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9.47%,比上年提高1.93个百分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质发展,还入选全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验区。

柳州市柳江区教育幼儿园开学首日


面对小学入学高峰年,去年全市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34万个,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7.27万人,同比增加6000余人。教育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建成覆盖各县区教育共同体50个,参与学校129所,惠及学生18.7万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和薄弱地区辐射。

柳州市第十五中学本部滨江西校区开学首日


柳州市和平路小学学生开展书画活动


优质高中学位有效扩增。全市高中招生30321人,比自治区下达任务数增加2946人,连续4年保持高中招生人数稳定增长,保持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5%以上。目前全市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占比、自治区星级特色普通高中数量及占比、自治区级学科基地数量均居全区第一。

州铁一中学学生


此外,我市聚焦开放合作,产教融合纵深推进。广西(柳州)汽车产教联合体入选国家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广西唯一),3所高职院校分别牵头组建的工匠学院入选广西首批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为企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物流链提供支持。


02

优师强教卓有成效


2023年,我市除了在教学质量上取得显著进步,通过“队伍建设年”“效能优化年”活动,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服务能力水平等亦有效提升。


在“队伍建设年”方面,强化党的政治引领、聚焦培德育能,锻造高素质教育队伍。稳慎推进318所学校完成了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遴选20所师德教育基地校。与西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为我市培养卓越校长100名、高中学科卓越教师100名,全力造就一批在广西有影响力的基础教育教学领军人才。截至2023年,我市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0%。

柳州市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学员遴选正式启动


在“效能优化年”方面,完成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平台建设。柳州市教育大数据平台投入应用,赋能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及决策水平。去年10月,柳州市教育局“数字化转型赋能柳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获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评为“2022—2023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为广西唯一入选的全国18个地市级案例之一。


03

开创柳州教育新局面


2024年,我市教育系统将通过注重固本强基、发展素质教育、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育等,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发展之基。

柳州市德润小学学生

新的一年,我市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化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提升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用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劳动教育与本土实践、职业技术融合育人。激活党建引领“红色引擎”,构建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


同时,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探索推进一批试点幼儿园开展延时托管服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计划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项目14个,预计新增学位0.6万个。实施“初中强校”工程,提升初中教育整体质量,办好家门口的新优质学校。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分类发展,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文化课程体系。深化“三新”改革,力争2024年首届新高考取得关键性突破。


在职业教育上,深入推进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培育广西轨道交通等2至3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启动培育一批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智能运载装备等2至3家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持续提升柳州职业教育面向东盟国际合作能力。


此外,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优师惠师行动,实施“名师入柳、柳子回归”人才引进项目和“双名工程”(名校长名教师)培养项目,打造高水平教育人才队伍。



版权所有 柳州市教育局 桂JS201103-001
桂ICP备05004853号 桂公网安备45020202000309号
网站标识码:450200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