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解读】《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壮美广西〉指导纲要(试行)》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壮美广西〉指导纲要》起草的政策背景是什么?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号)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设置地方课程,组织研制地方课程纲要”,提出“地方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理念与目标、内容与形态、教学和评价建议、资源和条件保障要求等”。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壮美广西〉指导纲要》起草的现实需要是什么?
目前自治区教育厅已统筹设置了一门地方课程《壮美广西》,开发供三至八年级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每学期1册,共12册。为指导全区各校各地开展地方课程,增强课程适应性,需研制《指导纲要》。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壮美广西〉指导纲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壮美广西〉指导纲要》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涵盖总纲、课程目标、课程主题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管理与保障。
“总纲”明确了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目标”设定了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社会责任、发展核心素养等总目标,明确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分目标。
“课程主题与内容”说明了本课程由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生活、时代新篇四大板块构成,各板块内容以学生已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充分发掘广西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形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递进、纵横衔接的课程内容体系。
“课程实施与评价”提出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强调了规范开设课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提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建议。
“课程管理与保障”强调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学研究、保障教学资源、建立激励机制等方面内容,以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四、《广西壮族自治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壮美广西〉指导纲要》的主要创新点是什么?
一是立足广西特色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广西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掘广西的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纲要强调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入,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认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和共同发展的历史,树立“四个共同”的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是强调实践育人。课程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课程与学生生活、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思”“创中悟”,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实践体验,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强本领。
四是注重素养导向。课程纲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素养提升为导向,统筹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对广西自然风貌、人文历史、社会生活、时代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培育学生家国情怀、文化认同、实践能力、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
五是强化课程的综合性。课程纲要强化不同学习领域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入实施。同时,注重协同育人,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发展。